鳌台握别一年馀,蓬室萧疏几索居。
落日千家戎马急,孤城万里阵云舒。
催人短鬓时时白,人望长江滚滚虚。
矫首未能同笑语,青灯仍得近高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一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再叠前韵(重新吟咏前文)
鳌台握别一年馀,蓬室萧疏几索居。
落日千家戎马急,孤城万里阵云舒。
催人短鬓时时白,人望长江滚滚虚。
矫首未能同笑语,青灯仍得近高庐。
译文:
在滕王阁上再次吟咏前文,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场景。落日照耀下的千家万户,战马匆匆,而我在这座孤城之中,感受着万里之外战场上的阵云慢慢散去。岁月不饶人,我的双鬓渐渐斑白,人们的目光都投向长江,希望它能够滚滚向前。虽然我无法与大家一同欢笑,但在这青灯下,我能与高耸入云的楼阁为邻。
注释:
- 鳌台:指滕王阁。
- 鳌台握别:指在滕王阁上与朋友们告别。
- 蓬室:简陋的住所,形容居住环境简陋。
- 萧疏:形容荒凉萧条。
- 戎马:指战争时期。
- 孤城:指孤立无援的城堡。
- 长:长久。
- 短鬓:头发稀疏,表示年岁增长。
- 江:指长江。
- 矫首:抬起头,表示仰望。
- 青灯:指油灯,通常用来形容夜晚或孤独的生活。
- 高庐:高大的建筑,指自己的居所。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滕王阁景色和感慨时光流转的诗句。诗中通过描写落日、战马、孤城等元素,展现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全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