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芳楼下花竹稠,太华拱揖长河流。襄毅少保一代良,正宜经纶坐朝堂。
当时是谁握衡钧,却令少保养闲身。君不见吐鲁番,时逞陆梁,乃敢掳我西藩王。
少保赫然挥甲兵,提戈直指哈密城。其酋胆落惊逃奔,金印付还元王孙。
又不见当时刘瑾持朝权,百僚稽首皆争先。少保直节难磷磨,一见不肯矧肯阿。
元元不幸颓朝纲,再令少保乐世芳。松皋阁老际圣明,三部尚书进阿衡。
扬历中外五十年,巍巍勋业真光前。吾皇神武御紫宸,昌期自应生名臣。
我愿天子益严师,阁老大作安边陲。只使常怀廊庙忧,莫教独乐世芳楼。

《世芳楼襄毅少保》韩邦奇:赞美襄毅少保的英明与功绩,批评当时政治黑暗,呼吁维护国家边疆安全。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

  1. 首句赏析
  • “世芳楼下花竹稠”,这句描绘了世芳楼周围的环境,繁花如海,竹林茂密,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 “太华拱揖长河流”,通过“太华”和“长河”这两个意象,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1. 第二句赏析
  • “襄毅少保一代良”,这里“襄毅少保”是对襄毅少保英勇忠诚的赞美。他作为一代贤良,应该承担起国家的重任。
  • “正宜经纶坐朝堂”,这句话表明襄毅少保应该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治理国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1. 第三句赏析
  • “当时是谁握衡钧”,这句提问了当时掌权者的问题,表达了对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不满。
  • “却令少保养闲身”,指出那些掌权者反而让自己处于安逸状态,没有为国家利益尽心尽力。
  1. 第四句赏析
  • “君不见吐鲁番时逞陆梁”,这句以“君不见”开头,直接提出历史事实,即吐鲁番地区曾有恃强凌弱、肆意妄为的行为。
  • “乃敢掳我西藩王”,进一步描述了这种暴行的具体表现,即吐鲁番竟然敢侵犯我们的西藩。
  1. 第五句赏析
  • “少保赫然挥甲兵”,这句赞扬了襄毅少保勇敢地拿起武器,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
  • “提戈直指哈密城”,具体说明了襄毅少保的行动,即直接出兵哈密城,展现了他的果敢和坚定。
  1. 第六句赏析
  • “其酋胆落惊逃奔”,描述了哈密首领在看到少保的军队后,内心惊慌失措,最终选择逃离。
  • “金印付还元王孙”,这句表达了正义得到伸张,邪恶受到惩罚的结局。
  1. 第七句赏析
  • “当时是谁握衡钧”,这句再次提问,引发读者思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权力滥用现象?
  • “却令少保养闲身”,揭示了权力被滥用的后果,即使得真正有能力的人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
  1. 第八句赏析
  • “元元不幸天朝纲”,这句表达了当时百姓生活的困苦,以及朝廷纲纪的败坏。
  • “惟有长怀廊庙忧”,意味着只有时刻关心国家大事,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1. 第九句赏析
  • “吾皇神武御紫宸”,这句赞美了皇帝的英明与力量,能够统治天下,抵御外侮。
  • “昌期自应生名臣”,预示着皇帝的统治将会带来繁荣和稳定,出现更多贤能的大臣。
  1. 第十句赏析
  • “使常怀廊庙忧”,这句强调了官员应该有为国家分忧的意识,不应仅仅追求个人利益。
  • “勿使一朝轻诺许”,提醒官员要谨慎承诺,不要轻率答应无谓的条件。
  1. 第十一句赏析
  • “元元不幸天朝纲”,这句继续表达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
  • “惟有长怀廊庙忧”,这句鼓励人们要有远见和责任心,为国家的利益考虑。

结合以上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韩邦奇通过对世芳楼襄毅少保的描写和对其政治生涯的评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责任的关注。诗歌不仅赞美了襄毅少保的英勇和智慧,也批评了当时的政治黑暗和权力滥用现象。同时,诗歌还呼吁维护国家边防安全,确保国家的繁荣稳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