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筑茅堂傍竹林,茅堂隐隐竹森森。
朋簪累盍薰陶久,丽泽相资造诣深。
明月半窗无俗侣,清风一曲有知音。
何时归棹吴江上,共挹沧浪洗渴心。
诗句输出
新筑茅堂傍竹林,茅堂隐隐竹森森。
译文输出
新建的茅草屋旁是茂密的竹林,那茅屋在竹林中若隐若现。
注释说明
- 文会堂:位于姑苏的一个雅致场所,为文人聚会之所。
- 唐以敏:明代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官至监察御史。
- 新筑茅堂:诗人刚建成的茅草居所。
- 傍:旁边。
- 竹林:指周围环绕着的竹子。
- 隐隐:隐约可见的样子,形容竹子高大、茂密。
- 丽泽相资:指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和启发,共同进步。
- 造诣深:学问或技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赏析
本诗通过对新筑茅堂与竹林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首句“新筑茅堂”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诗人刚刚建造了一座茅草屋。而“傍竹林”则描绘出这座茅草屋周围环绕的翠竹,给人以静谧之感。第二句“隐隐竹森森”,进一步描绘了竹林的景象,用“隐隐”和“森森”两个词语形象地表达了竹子的高耸入云、茂盛葱郁的特点,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幽静的竹林之中。后两句通过“朋簪累盍薰陶久,丽泽相资造诣深”表达了与友人相互切磋、共同成长的美好愿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知识追求的执着和对友情的珍惜。最后两句“明月半窗无俗侣,清风一曲有知音”,则通过描写夜晚的美景和清音,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诗意情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高远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