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步云霄近上台,司刑司宪展多才。
调元未副苍生望,观化何堪白发催。
双履无声趋晓禁,五花有迹在秋台。
东风执绋都门道,目断天南不尽哀。

【注释】

挽刘司寇广衡——悼念刘广衡司寇。刘广衡,字公度,号东斋,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官大理少卿,为政清廉,有政绩。《宋史》本传称其“性刚直,疾谗佞,不事权贵。”后被贬谪,于靖康元年(1126)死于岭南。

高步云霄近上台——意谓他像登上高山一样步步高升,接近了朝廷的台阁。

司刑司宪展多才——意谓他执法公正,能文能武,很有才能。

调元未副苍生望——意谓他治理国家,未能达到老百姓的希望。

观化何堪白发催——意谓他目睹国家的败坏,看到自己的衰老,不胜悲愤。

双履无声趋晓禁——指他在黎明时步行到朝门,声无响动。

五花有迹在秋台——指他身着华服,在宫廷中行走的踪迹随处可见。

东风执绋都门道——指在京城都门外迎送灵柩的情景。

目断天南不尽哀——意谓他对死者的怀念之情,如同远望天空中的白云,无边无际,无尽无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刘克庄追忆刘广衡司寇的挽诗。刘广衡司寇,字公度,号东斋,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官大理少卿,为政清廉,有政绩。《宋史》本传称其“性刚直,疾谗佞,不事权贵。”后被贬谪,于靖康元年(1126)死于岭南。刘克庄这首《挽刘司寇广衡》,就是追忆这位名贤的挽词。

首联写他的高升,说他如登高山,步步高升,接近朝廷的台阁。

二联说他执法公正,能文能武,很有才能,治理国家,未能达到老百姓的希望。

颈联写他目睹国家的败象,看到自己的衰老,不胜悲愤。

尾联说在京城都门外迎送灵柩的情景,表达了对死者无限悲痛的心情。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沉郁悲壮,充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感情和卓越的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