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总帅真豪杰,幕下贤宾得俊英。
倚马万言常草檄,登坛三令助麾兵。
乌公定见分茅土,温造须当拥旆旌。
暂喜还乡又还镇,烦君传语谢高情。
送鸿胪沈寺丞还湖广兼东李总兵
湖南总帅真豪杰,幕下贤宾得俊英。
倚马万言常草檄,登坛三令助麾兵。
乌公定见分茅土,温造须当拥旆旌。
暂喜还乡又还镇,烦君传语谢高情。
注释:
- 湖南总帅(湖南总督):湖南是清朝的省级行政区划,而总督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所以这里指代湖南地区的军政长官。
- 贤宾:指的是沈寺丞,即沈鸿,字鸿卿,号寺丞,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解缙齐名,是当时著名的文人。
- 倚马万言:倚马可理解为倚靠在马上,即骑在马上思考。万言则形容文思敏捷,能够迅速写出大量的文章。
- 草檄(xiè shì):起草檄文,古代的一种公文形式。
- 登坛:登上祭坛,引申为担任官职。
- 分茅(máo)土:古代一种授予诸侯或大臣封地的仪式,此处指任命为一方的长官。
- 温造:温峤,字世彦,晋朝时期的名臣,曾任东莱郡太守。
- 麾(huī):古代指挥军队用的旗子。
- 烦君传语:麻烦您向对方传达我的心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沈寺丞的才德和才华,表达了对友人回归家乡后又返回军营的复杂情感。沈寺丞作为湖南的总帅,自然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诗中对他的评价极高,认为他不仅才智过人,而且能够在紧急时刻迅速作出决策,帮助军队取得胜利。同时,诗中也提到了沈寺丞在幕府中的出色表现,如能经常起草檄文,为朝廷出谋划策等。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沈寺丞个人命运的关注。诗中提到沈寺丞将被任命回湖广(今湖南)兼任东李总兵,这是一个重要的职位,意味着他将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干,同时也要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沈寺丞的敬佩之情,希望他能继续保持这样的才华和能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诗人以一封感谢信作为结束,表达了对沈寺丞的感激之情。这封信既是对沈寺丞过去帮助和支持的感谢,也是对他未来成就的认可和期待。整首诗既赞美了沈寺丞的才华和品质,又表达了对朋友未来事业的祝福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