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移绣柱,倒凤照琼妆。
独觉丹心苦,空馀玉箸长。
得钱频送喜,吐桂欲生香。
寄语东邻子,何妨借壁光。
烛
盘龙移绣柱,倒凤照琼妆。
独觉丹心苦,空馀玉箸长。
得钱频送喜,吐桂欲生香。
寄语东邻子,何妨借壁光。
注释:
- 盘龙移绣柱:比喻蜡烛的火苗像一条盘曲的龙一样在装饰华丽的柱子上移动。
- 倒凤照琼妆:形容烛光如同凤凰倒映在精美的妆容上。
- 独觉丹心苦:独自感受到心中的痛苦和煎熬。
- 空馀玉箸长:形容蜡烛燃烧时,烛台上的玉制筷子变得很长。
- 得钱频送喜:指为了庆祝喜庆之事,常常花钱购买喜气的东西。
- 吐桂欲生香:形容蜡烛燃烧时散发出的香气仿佛桂花般浓郁。
- 寄语东邻子:告诉隔壁的人或邻居。
- 何妨借壁光:表示没有必要担心自己的光亮会打扰到别人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而美丽的场景,诗人通过蜡烛的光影和气味,表达了对喜庆、美好和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盘龙移绣柱”和“倒凤照琼妆”形象生动,展现了蜡烛在装饰华丽环境中的美丽。诗人通过对蜡烛火焰的描述,传递了一种温暖和欢乐的氛围。
“独觉丹心苦”和“空馀玉箸长”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这些诗句透露出诗人在喜庆场合中可能感到的失落和孤独。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溺于这种情绪,而是选择了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最后两句“得钱频送喜,吐桂欲生香”和“寄语东邻子,何妨借壁光”则体现了诗人对于喜庆气氛的喜爱和对周围环境的包容心态。诗人愿意分享自己的喜悦,也希望邻居们能够理解和接纳这份喜悦。
整首诗通过蜡烛这一元素,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感受和珍惜。同时,诗人也通过诗歌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喜庆时刻保持乐观和开放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