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高楼上,含愁捣旧衾。
一声随去雁,万里急寒砧。
此际穿针恨,他年织锦心。
不为征戍妇,谁识别离深。

日日高楼上,含愁捣旧衾。

一声随去雁,万里急寒砧。

此际穿针恨,他年织锦心。

不为征戍妇,谁识别离深。

赏析:

《捣衣曲》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乐府诗,收录于《全唐诗》第354卷第18首。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秋风中为远行的爱人整理衣物的情景,通过细腻的动作和内心独白,展现了她对爱人的深情与牵挂。诗中“西风落梧桐”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秋日的凄凉氛围,与女子的心情相呼应。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爱人的无尽思念。

“日日高楼上,含愁捣旧衾。”这句诗描绘了女子每天站在高楼之上,心中充满忧愁地捣制着过去的衣物。这里的“高楼上”,不仅象征着女子的孤独和寂寞,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而“含愁”、“捣旧衾”则更加凸显了女子内心的痛苦和不舍,她的忧愁并非仅仅因为天气转凉需要修补衣物,而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命运的恐惧。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刻,也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一声随去雁,万里急寒砧。”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内心感受。她听着大雁南飞的声音,想象着它们跨越万里的艰辛旅程,同时感受到了北风的严寒和自己手中捣衣的寒冷。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季节变化带来的凄凉之感,也暗示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深深牵挂。

“此际穿针恨,他年织锦心。”最后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女子的无奈和期望。她现在只能通过穿针引线来打发时间,但内心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她希望将来能够像织锦一样将自己的生活编织成美好的回忆,以此来安慰自己的心灵。这两句诗不仅是对女子当前处境的描述,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不为征戍妇,谁识别离深。”这是整首诗的结尾,也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这句话表明,如果一个女子不是被迫离家征战的话,那么谁会了解她内心的离别之痛呢?这不仅是对女子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那个时代女性地位和遭遇的无奈揭示。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女性的困境总是存在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女子的描写,更是对整个社会背景下所有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关注。

《捣衣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刘禹锡对于人性、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