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违动几载,相见未盈旬。
又复嗟行役,何以慰劳人。
秣陵风土美,首夏如晚春。
柳外莺声碎,雨后山色新。
子恋秦淮水,予逐京洛尘。
同是天涯客,谁辨出处因。
临岐劝子归,悯默不能陈。
子归无他好,柴门荷主仁。
巨觞置我前,再酌情已申。
各自爱光景,毋令远游频。
金陵留别许班王
相违动几载,相见未盈旬。
又复嗟行役,何以慰劳人。
秣陵风土美,首夏如晚春。
柳外莺声碎,雨后山色新。
子恋秦淮水,予逐京洛尘。
同是天涯客,谁辨出处因。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元和六年(811年)离开长安时写给友人许班的一首赠别诗。诗中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也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殷切期望与美好祝愿。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深远广阔。
诗人以“相违动几载,相见未盈旬”开头,表达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之长与相聚之短。接着,“又复嗟行役,何以慰劳人”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奈与辛酸,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期待。
“秣陵风土美,首夏如晚春”两句描绘了金陵(今南京)的风土人情之美,以及春天的景色之宜人。这些描写既展现了金陵的美丽景色,也为后续的离别增添了几分哀愁与不舍。
随后,“子恋秦淮水,予逐京洛尘”两句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不同命运和处境。诗人渴望回到京城,继续自己的仕途生涯;而友人则留恋金陵的美好时光,无法割舍。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感慨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柳外莺声碎,雨后山色新”两句通过描绘春雨过后的山景,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此外,“巨觞置我前,再酌情已申”一句则运用了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够珍惜相聚的时光,不再让离别成为常态。
“各自爱光景,毋令远游频”两句则是全诗的总结与升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与祝愿:希望他们都能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要再让离别成为彼此的负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己对于仕途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