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默成聚,时光疾转车。
花无留树朵,草尽迸阶芽。
何处曾宣惠,中林有列罝。
送春多感慨,半不为韶华。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考生就先要分析诗中的每句诗句的意思;如果要求“分析该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考生就要分析诗中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如“拟人、比喻、象征”等;如果要求“分析该诗所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考生就要分析诗句中所抒发的情感,如“忧国忧民”“思乡”等。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本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百八十个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惜别之情。

【答案】

①暮春:暮春时节,花将谢,草将生。②默成聚:默默无声地长出了新绿的树丛。③时光疾转车:指光阴荏苒,岁月迅速流逝。④留树朵:树上的花朵将要凋谢。⑤迸阶芽:草木开始萌发新的嫩叶、嫩芽。⑥何处曾宣惠:何处曾经得到皇上的恩泽?⑦中林有列罝:宫中园林里有许多捕鸟的网。⑧送春多感慨:送走春天,有很多感伤。⑨中:心中。⑩半不为韶华:一半是因为韶光易逝而不为春色所动。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春。当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唐王朝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杜甫在长安时日亦久,此时他的心情也渐入佳境。但是,诗人仍心系国家兴亡。所以,他在《暮春》一诗中写下:“默成聚,时光疾转车。”这两句写暮春时节,花将谢,草将生,而光阴又迅速流逝。“默成聚”,“聚”在这里指聚集,暗含着一种静寂之意。“时光疾转车”,“车”通“徂”,指时光。“徂”是往的意思。“时光疾转车”就是时光飞逝,转眼之间,又是一年过去了。

颔联“花无留树朵,草尽迸阶芽”,描写了暮春景象。“留”与“尽”相呼应,写出了暮春时节的景色。

颈联“何处曾宣惠,中林有列罝”。“宣惠”即宣扬恩泽之意,这里指天子的恩泽。“列罝”指的是捕鸟的工具,这里喻指朝廷设置的种种陷阱。意思是说,哪里曾经享受过皇帝的恩泽呢?因为朝廷设置了种种陷阱来捕捉人才。

尾联:“送春多感慨,半不为韶华”。意思是说,送走春天的我,心情总是有些感慨,虽然春天很美丽,可我却无心欣赏,因为我有太多的痛苦需要倾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