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时已过咏云归,谁谓沾涵雨泽稀。
开晚略从窥造化,爱深无自益芳菲。
葳蕤翠影茎偏袅,珍重红香叶漫围。
疑是仙家遗玦宝,化成奇品在金扉。

赏内阁芍药和徐阁老先生韵四首

花时已过咏云归,谁谓沾涵雨泽稀。

开晚略从窥造化,爱深无自益芳菲。

葳蕤翠影茎偏袅,珍重红香叶漫围。

疑是仙家遗玦宝,化成奇品在金扉。

注释:

  1. 花时已过咏云归,谁谓沾涵雨泽稀:意为花朵已经凋谢,如同咏唱着云归一般,谁能想到雨露的滋养是如此稀少。
  2. 开晚略从窥造化,爱深无自益芳菲:意为花朵在傍晚时分才绽放,仿佛在窥探大自然的造化,而这种深沉的爱意,却无法让花朵变得更加芬芳。
  3. 葳蕤翠影茎偏袅,珍重红香叶漫围:意为茂盛的绿叶和翠绿的影子使得茎部显得更加婀娜,而鲜艳的红色花瓣则环绕在周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4. 疑是仙家遗玦宝,化成奇品在金扉:意为这朵花仿佛是从仙境中遗留下来的宝玉,化为一种奇特的品种,镶嵌在皇宫的金门上。
    赏析:
    这首诗是徐渭对内阁学士徐阶所种芍药的赞美之作。诗中通过对芍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的喜爱之情。首句“花时已过咏云归”意味着芍药已经过时,如同咏唱着云归一般,让人感到惋惜。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失落,反而对芍药的生长表示出了深深的喜爱之情。第二句“谁谓沾涵雨泽稀”,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雨露滋润的珍惜,他认为雨露的滋养是非常稀有的。
    第三、四句则是对芍药生长过程的描写。诗人用“开晚略从窥造化,爱深无自益芳菲”来形容芍药的生长过程,仿佛在窥探大自然的造化,而这种深沉的爱意,却无法让花朵变得更加芬芳。最后两句“葳蕤翠影茎偏袅,珍重红香叶漫围”则是对芍药美丽形态的赞美,茂盛的绿叶和翠绿的影子使得茎部显得更加婀娜,而鲜艳的红色花瓣则环绕在周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同时,徐渭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生命之脆弱的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