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萧索类霜蓬,我与坡仙意颇同。
无策干时偏怪老,有诗消日不知穷。
一竿未把归沧海,孤剑曾将倚碧空。
昨夜南楼闲坐久,入怀惟喜故人风。
和韵见寄
谁言萧索类霜蓬,我与坡仙意颇同。
无策干时偏怪老,有诗消日不知穷。
一竿未把归沧海,孤剑曾将倚碧空。
昨夜南楼闲坐久,入怀惟喜故人风。
译文:
谁说秋天的景象凄凉萧瑟,就像那挺拔的霜蓬?我和苏轼的志趣相投,感情深厚。
面对现实无能为力,只能怪自己太老了,而写诗却能让人忘记时间过得很慢。
曾经拿着一根竹竿站在海边远望,也曾把剑插在青天白云中独自欣赏风景。
昨晚在南楼闲坐了好长时间,心中只有苏轼那熟悉的身影陪伴。
注释:
- 谁言萧索类霜蓬:谁说秋天的景致凄凉萧瑟,像那挺拔的霜蓬。
- 我与坡仙意颇同:我和苏轼的志趣相同。
- 无策干时偏怪老:面对现实无能为力,只能怪自己太老了。
- 有诗消日不知穷:而写诗却能让人忘记时间过得很慢。
- 一竿未把归沧海:曾经拿着一根竹竿站在海边远望。
- 孤剑曾将倚碧空:也曾把剑插在青天白云中独自欣赏风景。
- 昨夜南楼闲坐久:昨晚在南楼闲坐了好长时间。
- 入怀惟喜故人风:心中只希望苏轼的熟悉身影陪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和韵诗,作者通过和韵的方式表达对苏轼的怀念之情。全诗以诗人自身的感受为主线,描绘了自己对苏轼的深厚情感。首句“谁言萧索类霜蓬”,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慨,以及自己与东坡相似的心境,暗含对苏轼的怀念。接着,诗人感叹自己的无力,只能怪自己太老了,但写诗却能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第三句“有诗消日不知穷”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乐观态度,即使在困境中也能通过诗歌找到乐趣。最后两句“一竿未把归沧海,孤剑曾将倚碧空”,诗人回忆了曾经站在海边远望和把剑插在青天白云中的画面,这些画面都与东坡的意境相通,展现了诗人对东坡的深深思念。最后一句“昨夜南楼闲坐久,入怀惟喜故人风”则是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南楼闲坐时的心境,心中只有苏轼那熟悉的身影陪伴,这种孤独而又温馨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