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静者寿偏高,石枕藤床最不劳。
林下已闻凋玉树,世间原未长蟠桃。
四方上下魂何在,万物洪纤数莫逃。
休道巫咸招不得,想无遗恨恋东皋。

常言静者寿偏高,石枕藤床最不劳。

林下已闻凋玉树,世间原未长蟠桃。

四方上下魂何在,万物洪纤数莫逃。
休道巫咸招不得,想无遗恨恋东皋。

注释

  1. “常言静者寿偏高”:这句话意味着经常保持宁静的人往往寿命较长,暗示了内心平静与长寿之间的关联。这里的“静者”指的是那些心境平和的人。

  2. “石枕藤床最不劳”:用石头作为枕头,藤床作为床榻是最不需要费力的,表达了作者提倡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认为这样的生活状态能带来内心的宁静和身体健康。

  3. “林下已闻凋玉树”:在树林中已经听到了如同玉石般清脆的树叶凋落的声音,这里以玉石比喻树叶,形容秋天的林间景象,同时也隐喻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4. “世间原未长蟠桃”:世间上并没有传说中的长生不老的蟠桃,这里通过否定长蟠桃的存在,来表达对长生不老幻想的批判,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现实的清醒认识。

  5. “四方上下魂何在”:整个天地间的魂魄究竟在哪里存在?这是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同时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6. “万物洪纤数莫逃”:无论是宏大的宇宙还是微小的尘埃,都在时间和空间的洪流中无法逃脱其命运,强调了生命的渺小与宇宙的广阔。

  7. “休道巫咸招不得”:不要认为巫咸能够召唤出长生不老的生命,这里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超自然长生术的怀疑,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命本质的深入思考。

  8. “想无遗恨恋东皋”:如果无法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那么就不应该遗憾于世俗生活的羁绊,而是应该珍惜当下的生活,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转变和对现实的接纳。

    赏析

    《哭从兄弟铁峰八首》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通过对八位从兄弟的悼念,表达了他们对亡兄的怀念及对生命短暂的感叹。此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第一句“常言静者寿偏高”,直接点明了宁静的心态有助于延年益寿。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简朴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中的“石枕藤床最不劳”,通过描绘一种简朴的生活场景,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倡导的简约生活哲学。这种生活态度不仅有助于身心健康,也是对抗物质欲望的一种精神抵抗。

第三、四句中,诗人通过“林下已闻凋玉树,世间原未长蟠桃”的描写,传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理解。这种对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反思,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刻的哲理意义。

第五、六句则转向对生死问题的探讨。通过“四方上下魂何在”的自问自答,诗人展示了对生命终极问题的沉思。这种超越性的思考,显示了诗人的深邃和宽广的人生视野。

第七、八句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表达。“万物洪纤数莫逃”和“休道巫咸招不得”两句,诗人用夸张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永生梦想的无力感和对现实的接受。这种态度的转变,既是对个人处境的适应,也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领悟。

最后两句“想无遗恨恋东皋”和整首诗的情感氛围相呼应。诗人通过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理解,传递了一种超越生死的豁达和从容。

这首诗不仅是对亡友的追忆,更是对生命哲学的一次深刻探讨。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诗句,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对世界的理解,使之成为一首充满智慧和美感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