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西注海东流,形胜南来王气浮。
花柳六朝歌舞地,江山千古帝王州。
缝囊未破三分固,定鼎才看一统优。
正是越裳来往处,水平波静几千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标题是《长江即事》,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对诗句进行逐句分析,最后在赏析时结合全诗来谈。

本题中,“洞庭西注海东流,形胜南来王气浮。”意思是说:洞庭湖向西注入大海,向东奔流,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帝王建都之地,有吞吐百川的气概。其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西注海东流”“洞庭西注海东流”,意思是说:洞庭湖向西注入大海,向东奔流;“形胜”“南来王气浮”的意思是说:这里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有吞吐百川的气概。其中,“形胜”“王气浮”指的是洞庭湖的地势险要和古代帝王建都之地,有吞吐百川的气概。“花柳六朝歌舞地,江山千古帝王州。”意思是说:这里曾是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的繁华之地,又是历代皇帝统治天下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缝囊未破三分固,定鼎才看一统优。”意思是说:虽然这里的地势险要,但还没有完全被攻破。等到平定了天下,才知道这里是多么的有利。其中,“缝囊”指的是战乱时期,人们用布缝制袋子来藏匿财物;“三分固”“定鼎才看一统优”的意思是说:虽然这里地势险要,但还没有完全被攻破。等到平定了天下,才知道这里是有利可图,可以成为统一天下的根据地。“正是越裳来往处,水平波静几千秋。”意思是说:这正是古代传说中越国(今越南)进贡的地方啊,湖水平静如镜,波光粼粼地映照着千年的历史。其中,“越裳”指的是古越国。作者通过对洞庭湖地理位置的分析,表达了对洞庭湖作为古代帝王建都之地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进一步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向往之情。

译文:

洞庭湖向西注入大海,向东奔流,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建都之地。有吞吐百川的气概。

这里曾是六朝的繁华之地,又是历代皇帝统治天下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

虽然这里地势险要,但还没有完全被攻破。等到平定了天下,才知道这里是多么的有利。

这正是古代传说中越国进贡的地方啊,湖水平静如镜,波光粼粼地映照着千年的历史。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游览洞庭湖后所作。诗人在游历洞庭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豪迈情怀与爱国思想,以及他对于洞庭湖自然风光的赞叹之情,在这首诗里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首联“洞庭西注海东流,形胜南来王气浮。”开篇点明游洞庭湖的目的。诗人从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入手,先描写出洞庭湖的自然景观。诗人将洞庭湖比作一个天然的屏障,它西接苍茫的云梦泽,北通浩瀚的长江,东临浩翰的鄱阳湖,南达浩瀚的大湘江。这样宏伟壮阔的景象,为下文写洞庭湖的地理形势做了铺垫。紧接着,诗人以“形胜南来王气浮”一句点明了洞庭湖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形胜”一词在这里既是指地理形势,又暗含着洞庭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王气浮”则是指洞庭湖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建都之地,有吞吐百川的气概。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洞庭湖的地理形势和历史背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洞庭湖的喜爱之情。

颔联“花柳六朝歌舞地,江山千古帝王州。”诗人继续展开对洞庭湖景色的描绘。诗人以“花柳六朝歌舞地”一句,指出了岳阳楼所在的地理位置,也暗示了岳阳楼的历史悠久。“六朝”是指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等六个朝代。而“歌舞地”则是指这些朝代在洞庭湖畔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这些遗迹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更迭。而“江山千古帝王州”一句则直接表明了洞庭湖在历史上的地位。“江山”是指山水风景,而“帝王州”则是指在帝王统治下建立起来的州郡。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岳阳楼地理位置的重视,也表达了他对岳阳楼在历史上地位的认可。

颈联“缝囊未破三分固,定鼎才看一统优。”诗人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地势险要,表达了对于国家统一的看法。“缝囊未破三分固”意味着虽然洞庭湖地势险要,但还未被攻破,还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定鼎才看一统优”则表示只有平定天下才能看到真正的统一优势。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的渴望,也体现了他对于国家统一进程的关注。

尾联“正是越裳来往处,水平波静几千秋。”诗人以越裳来比喻岳阳楼的位置,强调了岳阳楼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诗人通过描绘湖水的宁静和历史的沉淀,表达了对于岳阳楼景色的喜爱之情。这两句既是对岳阳楼地理位置和历史的总结,也是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对岳阳楼地理位置和文化内涵的描绘,也有对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思考。同时,诗人的情感真挚热烈,充满了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