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寺前苍玉森,凤凰戛戛乘风吟。
三更入枕忽惊梦,一点旅愁偏上心。
曙色未分僧出定,月华犹在鹤鸣阴。
眼前景物尽诗料,得句不从天外寻。
宿南无寺
南无寺,是位于今天北京西城区的广化寺,始建于元代。寺前有一座苍老的玉佛塔,是元朝时期由帝师亲自主持建造的。这座塔历经风雨侵蚀,仍然巍然屹立,成为了古都长安的标志。
凤凰戛戛乘风吟:凤凰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象征祥瑞和美好。这里以凤凰为喻,形容寺庙的庄严与宏伟。”戛戛”是鸟鸣的声音,形容声音清脆悦耳;”乘风吟”则描绘了凤凰在风中展翅翱翔的情景。这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寺庙的宁静与祥和。
三更入枕忽惊梦,一点旅愁偏上心:”三更”是指夜晚的子时,即晚上十一点左右;”入枕”是指入睡。”忽惊梦”形容在梦中醒来,感到惊讶和不安;”一点旅愁”则是比喻心中充满了孤独感。这里的”一点”强调了情感的微小和细腻;”旅愁”表达了诗人在外旅行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曙色未分僧出定,月华犹在鹤鸣阴:”曙色未分”是指天色微明,尚未完全亮起;”僧出定”则表示和尚已经起床开始做早课了;”月华犹在”指的是月亮依然高挂在天空中;”鹤鸣阴”则是说远处传来了鹤的叫声,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这里的描述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
眼前景物尽诗料,得句不从天外寻:”眼前景物尽诗料”表明眼前的景色都是诗人写作的好材料;”得句不从天外寻”则意味着诗人能够轻松地创作出优美的诗句,而不依赖于天上的灵感。这里的”得句”表示诗人的诗歌创作能力很强;”不从天外寻”则强调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生活中的真实感受。
赏析: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寺庙周围的美景,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也有微小的生活细节,这些都为诗歌增添了浓厚的色彩。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感悟,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