荏苒韶华半已过,浴沂消息又如何。
浣花溪上多黄鸟,濯锦桥边尽碧波。
几日杖藜惭跛鳖,谁家箫鼓闹鸣鼍。
花开花落悰情在,弄月吟风战病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的内容,然后逐句分析每一句的大意,再从手法、内容、情感等角度分析其作用与效果。最后点明主旨,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荏苒韶华半已过”,意思是时光荏苒,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荏苒”意为流逝;“半已过”即一半时间已经过去了,表明作者此时已经是春日将尽,时不我待了。
“浴沂消息又如何?”意思是关于沐浴沂水的消息又是如何呢?“浴沂”指的是在沂水边沐浴;“消息”表示消息或情况。这句话是说,关于沐浴沂水的消息如何呢?“又如何”表明对此事的担忧,担心不能如愿以偿。
“浣花溪上多黄鸟,濯锦桥边尽碧波。”意思是浣花溪上多黄鸟,濯锦桥边尽碧波。“浣花溪”是成都的一条小河,流经成都市区;“濯锦桥”位于浣花溪上,因桥名得名。《太平寰宇记》中记载:“锦江之侧(浣花溪)有桥曰濯锦桥,故名。”《舆地广记》:“(濯锦)桥跨于锦江之上,故名。”这里用“浣花溪”“濯锦桥”作陪衬,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几日杖藜惭跛鳖,谁家箫鼓闹鸣鼍。”“几日杖藜惭跛鳖”意思是拄着拐杖行走,惭愧得像个跛鳖似的人。“杖藜”是指拐杖,“惭”是惭愧的意思。“鸣鼍”是模仿鱼跃水声的声音。“几日杖藜惭跛鳖,谁家箫鼓闹鸣鼍”,意思是拄着拐杖行走,惭愧得像是个跛鳖似的人,谁家的鼓声喧哗如同水中的鱼跃水声一样。这句写出了自己此时的孤独寂寞。
“花开花落悰情在,弄月吟风战病魔。”意思是花儿开放和凋谢都牵动着我的情感。我对着明亮的月亮吟诵风雅之歌,来战胜自己的疾病。“悰情”指由花开而引发的情意;“弄”是玩弄的意思;“吟风”即吟诗作对,“咏风”即咏诵风雅之歌;“战”是战胜,“魔”指疾病。这句写出了自己此时的孤寂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无奈。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风格古朴自然。
【答案】
示例一:首句写光阴荏苒,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暗示自己身患重病,时不我待。次句写浴沂之梦未果。“如何”,即如何,怎样,表
示对之事的担忧。
译文:
时光匆匆,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但沐浴沂水的梦想还没有实现呢!
赏析:
这两句诗抒发了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悲叹。首句“荏苒”二字点出了时间的流逝。次句承上而来,说明时间虽
然流逝,但自己却未能及时行乐。“如何”,即如何,怎样,表达了对此事的担忧。
示例二:颔联用典含蓄深沉。“浣花溪上多黄鸟”,写诗人所居之处有黄莺啼叫,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凄凉。“濯锦桥”
为成都著名景点,“碧波”写出了水面清澈碧绿的美丽景色。颈联写诗人拄着拐杖走路时,感到惭愧像一只跛鳖;听到谁家敲锣打鼓
喧闹不止,好像水中游动的鳄鱼。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此时孤独凄凉、无所依托的心情。
译文:
浣花溪上有众多的黄莺在欢快地歌唱,濯锦桥边的碧波荡漾。
赏析:
这两句诗运用了典故,含蓄深沉。“浣花溪上多黄鸟”,写诗人所居之处有黄莺啼叫,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凄凉。“濯
锦桥”为成都著名景点,“碧波”写出了水面清澈碧绿的美丽景色。颈联写诗人拄着拐杖走路时,感到惭愧像一只跛鳖;听到谁
家敲锣打鼓喧闹不止,好像水中游动的鳄鱼。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此时孤独凄凉、无所依托的心情。
示例三:“几日杖藜惭跛鳖,谁家箫鼓闹鸣鼍。”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衬的修辞方法,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凄凉之情。“几
日杖藜”意思是拄着拐杖走了几天,“惭”是惭愧的意思。“跛鳖”是比喻自己身体残疾,没有能力行动自如;“鸣鼍”是模仿鱼
跃水声的声音。“谁家”一词既写出了自己的孤独无助之感,同时也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宁静美好。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
了诗人的孤独凄凉之情。
译文:
拄着拐杖走了几天,感到惭愧得像个跛鳖似的人;听到谁家敲锣打鼓喧闹不止,好像水中游动的鳄鱼。
赏析: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衬的修辞方法,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凄凉之情。“几日杖藜”意思是拄着拐杖走了几天,“惭”是惭愧的意思。
“跛鳖”是比喻自己身体残疾,没有能力行动自如;“鸣鼍”是模仿鱼跃水声的声音。“谁家”一词既写出了自己的孤独无助之感,同时
也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宁静美好。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凄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