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付前驱静鼓笳,莫惊山鹿吃山花。
泉声急傍溪桥响,树影低笼石磴斜。
观物眼高容易尽,行途吟苦顿忘赊。
今宵可借禅家榻,与得高僧论法华。

分付:吩咐,命令

前驱:前面的队伍。

鼓笳(jiā):古代军中用鼓和号角等乐器演奏的曲调;笳,管乐器名。

莫惊:不要惊动。

山鹿:山中的鹿。

吃山花:吃山上的花朵。

泉声急傍溪桥响,树影低笼石磴斜。

泉水在溪流上急速流淌的声音,树木的枝叶低垂着笼罩着石头的小路。

观物眼高容易尽,行途吟苦顿忘赊。

观看景物时眼睛要看得远而高,就容易看尽;行走途中吟咏诗歌时,苦思冥想就会忘记了时间的推移。

今宵可借禅家榻,与得高僧论法华。

今天晚上我可以借用禅师的坐垫,和他一起讨论佛法的奥妙。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游览名山大川时所见所感。全诗四句,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语言简练流畅,意境优美。

首句“分付前驱静鼓笳”,交待了游人出发时的情景。“莫惊”两句,写到了山中美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惊动山中的鹿群和美丽的鲜花。因为鹿群和鲜花都十分喜爱宁静的环境,所以诗人特意叮嘱前面的队伍不要惊扰它们。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山野景色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泉声”、“树影”,都是诗人观察的结果。他注意观察自然景观,细心体味其中的奥秘,并从中发现了许多美妙的事物。

第二句“泉声急傍溪桥响”,描写的是诗人听到的溪边泉水的声音。“树影低笼石磴斜”,描写的是诗人看到的树荫笼罩着石头小道的情景。这两联诗不仅描绘出了优美的画面,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第三联“观物眼高容易尽,行途吟苦顿忘赊”,是说:观赏景物时眼睛应该看得远而高,这样就不容易看到尽头;但走在路上吟诵诗歌时,却往往容易忘记时间的流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体会。它说明诗人善于观察自然景色,并能从中汲取到许多有益的知识。同时,诗人也善于思考问题,能够从中发现事物的规律。

最后一句“今宵可借禅家榻,与得高僧论法华”,意思是今天晚上我可以借用禅师的坐垫,和他一起讨论佛法的奥妙。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于佛学的研究和探索。它说明了诗人不仅善于欣赏自然景色,而且也能够领悟佛学的内涵。同时,它还表现了诗人虚心学习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