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灵谁昔夺山川,还却英灵是此年。
江汉文章非偶尔,乾坤风致自巍然。
千秋高士应稀见,一脉斯文亦正传。
寄语后来描画者,莫将遗像失真传。
【注释】
挽陈白沙:为陈献章(号白沙)撰写挽诗。
英灵:指陈献章的英灵。
夺山川:指陈献章英灵之伟大,足以夺去山川。
还却英灵是此年:指在这一年中他的灵魂回到了故乡广东南雄县白沙村。
江汉文章:指陈献章的文采和文章。
乾坤风致:指陈献章的风度和气质。
巍然:高大雄伟的意思。
千秋高士:指陈献章这样的高尚人物。
应稀见:应该很少见到。
一脉斯文:指陈献章的学识。“斯文”一词常用来代指文化、学术。
正传:正确的传承。
描画者:指描绘画像的人。
莫将遗像失真传:不要让后人对陈献章的肖像画失去原本的真实。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字子升)为纪念其老师陈献章而作。陈子升对陈献章十分崇敬,称其为千古绝伦的圣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陈献章深深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人格魅力的高度赞扬。
全诗分为四层,每一层都有明确的中心词,层层推进,层次分明。首句“英灵谁昔夺山川”,以问句开篇,引出了主题——陈献章的英灵。次句“还却英灵是此年”,则进一步展开,指出在这一年中陈献章的灵魂回到了故乡广东南雄县白沙村。第三句“江汉文章非偶尔”,赞颂了陈献章的才华横溢,文章卓绝,并非偶然得之。第四句“乾坤风致自巍然”,则是对陈献章人格魅力的高度赞扬,认为他既有才学,又有德性,是一代伟人。最后一句“寄语后来描画者,莫将遗像失真传”,则是对后人的嘱托,希望后人能正确传承陈献章的精神风貌,勿让后人因贪图功名利禄而歪曲了他的形象。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热烈,充分体现了陈子升对陈献章的崇敬之情。同时,诗歌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如运用了反诘、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