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卉萧条正恼人,却延风景弄精神。
灵根应用胭脂染,娇态偏成雨露新。
造化不雕元自巧,盎盆虽小有馀春。
从教芍药能红白,领得春风已后尘。

延景花

百卉萧条正恼人,却延风景弄精神。

灵根应用胭脂染,娇态偏成雨露新。

造化不雕元自巧,盎盆虽小有馀春。

从教芍药能红白,领得春风已后尘。

【注释】

  1. 百卉萧条:各种花草都凋零了。百卉:指各种花卉。
  2. 正恼人:最让人烦恼。
  3. 却延风景:却使景色更加美好。
  4. 弄精神:振奋精神,形容生命力旺盛。
  5. 灵根:这里指花的根部。
  6. 胭脂染:用红色的染料染色。
  7. 娇态:美丽的姿态。
  8. 雨露新:如雨露滋润般新鲜。
  9. 造化:天地自然的造化。
  10. 盎盆:古代一种较小的花盆。
  11. 馀春:春天的最后部分。
  12. 后尘:落后于他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植物景象,通过对延景花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与生机。

首句“百卉萧条正恼人,却延风景弄精神。”描述了百花凋零的景象,但延景花的出现却为这单调的环境增添了活力和色彩。这里的“却”字表达了诗人对延景花出现的喜悦和期待。

第二句“灵根应用胭脂染,娇态偏成雨露新。”则进一步描述了延景花的美丽。通过使用红色的染料染色,延景花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展现出娇美的形态。同时,它又像受到雨露的滋养一样,显得格外鲜亮。这里的“灵根”和“雨露”都是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延景花的生长条件和生命力。

第三句“造化不雕元自巧,盎盆虽小有馀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造化的赞叹。他认为,自然界的造化是巧妙绝伦的,即使是小小的花盆也能容纳如此多的生命。这种观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欣赏。

第四句“从教芍药能红白,领得春风已后尘。”则是在比较中突出延景花的特色。尽管芍药也有着美丽的花朵,但延景花能够更好地接受春光的影响,展现出不同于其他花的独特魅力。这里的“领得春风已后尘”意味着延景花已经超越其他花卉,成为了春天的佼佼者。

这首诗通过对延景花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生机。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