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卉萧条正恼人,却延风景弄精神。
灵根应用胭脂染,娇态偏成雨露新。
造化不雕元自巧,盎盆虽小有馀春。
从教芍药能红白,领得春风已后尘。
延景花
百卉萧条正恼人,却延风景弄精神。
灵根应用胭脂染,娇态偏成雨露新。
造化不雕元自巧,盎盆虽小有馀春。
从教芍药能红白,领得春风已后尘。
【注释】
- 百卉萧条:各种花草都凋零了。百卉:指各种花卉。
- 正恼人:最让人烦恼。
- 却延风景:却使景色更加美好。
- 弄精神:振奋精神,形容生命力旺盛。
- 灵根:这里指花的根部。
- 胭脂染:用红色的染料染色。
- 娇态:美丽的姿态。
- 雨露新:如雨露滋润般新鲜。
- 造化:天地自然的造化。
- 盎盆:古代一种较小的花盆。
- 馀春:春天的最后部分。
- 后尘:落后于他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植物景象,通过对延景花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与生机。
首句“百卉萧条正恼人,却延风景弄精神。”描述了百花凋零的景象,但延景花的出现却为这单调的环境增添了活力和色彩。这里的“却”字表达了诗人对延景花出现的喜悦和期待。
第二句“灵根应用胭脂染,娇态偏成雨露新。”则进一步描述了延景花的美丽。通过使用红色的染料染色,延景花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展现出娇美的形态。同时,它又像受到雨露的滋养一样,显得格外鲜亮。这里的“灵根”和“雨露”都是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延景花的生长条件和生命力。
第三句“造化不雕元自巧,盎盆虽小有馀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造化的赞叹。他认为,自然界的造化是巧妙绝伦的,即使是小小的花盆也能容纳如此多的生命。这种观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欣赏。
第四句“从教芍药能红白,领得春风已后尘。”则是在比较中突出延景花的特色。尽管芍药也有着美丽的花朵,但延景花能够更好地接受春光的影响,展现出不同于其他花的独特魅力。这里的“领得春风已后尘”意味着延景花已经超越其他花卉,成为了春天的佼佼者。
这首诗通过对延景花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生机。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