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气产奇兽,不与百兽同。视人不视面,洞然见心胸。
角端盈尺不乱触,英风凛凛奸回肃。古来朝著重台臣,绘绣昂昂耸冠服。
台臣从古真有谁,莽恭府笑能先知。知之不明安敢触,触之不力徒尔为。
倚行台,观粉壁,几人对此无惭惕。呜呼使兽如有知,十中八九不敢逼,况易以之供服饰。
【注释】
观行台粉壁獬豸:观赏行台上的壁画。
间气产奇兽:在人间产生出奇珍异宝。
不与百兽同:不像其他野兽那样。
视人不视面,洞然见心胸:看到人的心肝脾肺肾等内脏。
角端盈尺不乱触:像独角兽一样,虽然身长一尺却不会伤人。
英风凛凛奸回肃:威武刚健,凛然不可侵犯。
古来朝著重台臣:自古以来,朝廷重视御史官员的地位。
绘绣昂昂耸冠服:绘画和刺绣都很壮观,可以作为官服。
莽恭府笑能先知:王莽恭恭敬敬的官署(恭恭敬敬的官署就是莽恭府)。
知之不明安敢触,触之不力徒尔为:如果不明白真相,就不敢轻举妄动。
倚行台:站在行台旁。
观粉壁:观看画在壁上的图画。
几人对此无惭惕:几个人面对这样的图画,难道不觉得羞愧吗?
呜呼使兽如有知,十中八九不敢逼,况易以之供服饰。
呜呼:叹息之声。
使兽如有知:如果这些动物有知觉的话。
十中八九不敢逼:大概只有百分之九十的人会畏惧它们。
况易以之供服饰:更何况这些东西可以用来做衣服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一只獬豸(xiè zhì)的画。獬豸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形似虎而大,平生喜见人背阴面,遇事则用其角顶撞,故又称“辟邪”。《晋书·武帝纪》载:“永嘉元年,镇南大将军羊鉴为石勒所杀……有獬豸一角着鉴项。”又《山阳公载诙谐集》载:“昔有人乘船,见岸上有一人,披发被发,戴白帽,持一物如鹄,目睛突出,甚异之。问其所持何物,云:‘此獬豸也。’此人遂取之。方知此物有神,非寻常物。因请买之,乃与钱千万,未得。后至一市肆,见有一物如鹄,状类之。遂问价几何,谓曰:‘直一千足矣。’此人便买之。归货于市肆主,问此物何价,市肆主曰:‘直五百万。’此人大惊失色,遂还之。市肆主曰:‘吾见君所买物,状类此鹄,但眼中无眼耳。所以者何?此物有明察之心,不能自见也。’”这首诗写的就是这只獬豸的故事。
第一句“间气产奇兽”,写这只獬豸在天地间诞生。第二句“不与百兽同”,说明这只獬豸与众不同。第三句“视人不视面”,是说这只獬豸只看见人们的内心而不是外表。第四句“洞然见心胸”,进一步写这只獬豸的本领。第五句“角端盈尺不乱触”,写这只獬豸虽然身躯庞大却不失机警。第六句“英风凛凛奸回肃”,写这只獬豸威武刚健,凛然不可侵犯。第七句“古来朝著重台臣”,写这只獬豸在历史上受到重视。第八句“绘绣昂昂耸冠服”,写这只獬豸的形象可以用绘画和绣品表现。第九、十句“莽恭府笑能先知”,写这只獬豸给王莽恭恭敬敬的官署带来欢笑。第十一、十二句“知之不明安敢触,触之不力徒尔为”,写这只獬豸如果不了解真相就不敢轻举妄动,如果力量不够就只能徒劳无功。第十三、十四句“倚行台,观粉壁”,写作者站在行台旁边观看那只獬豸的壁画。第十五、十六句“几人对此无惭惕”,意思是几个人面对这样的图画,难道不觉得惭愧吗?第十七、十八句“呜呼使兽如有知,十中八九不敢逼,况易以之供服饰”,意思是如果这些动物有知觉的话,大概只有百分之九十的人会畏惧它们,更何况可以用来做衣服呢?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将獬豸比作人,把獬豸的本领和作用夸大化、神秘化,既赞美了獬豸的聪明勇敢,也讽刺了那些害怕它的人的胆小怕事。全诗语言生动形象,寓意深远,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