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春云覆浅沙,谁传消息到禅家。
通州客子方驰马,高密老僧先煮茶。
爱客供传新熟果,悦人都是有名花。
从今洗尽尘埃眼,付与风光管物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读懂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结合注释和重点词句来分析。
“予时叨承部檄督粮于通州与同僚数以公事往回京师因其经过游览之所分为七题”,这是第一段,作者在通州督粮,因为公务往来,所以有几次路过这里。作者把通州的美景分给同僚,让他们也欣赏这美丽的风景。
“太平晓会”是第二段,作者写自己来到通州,看到春日的景色,觉得非常美丽。
第三段“漠漠春云覆浅沙,谁传消息到禅家”,意思是说春日的阳光普照大地,覆盖着春天的云彩和浅沙,这是谁传来的消息呢?作者没有明说,但通过“谁传消息”这个词,可以知道是有人传到了禅家。
第四段“高密老僧先煮茶,爱客供传新熟果”,意思是说:高密的老和尚先煮好了茶。喜欢客人,招待他吃刚采摘的新水果。
第五段“悦人都是有名花”。意思是说:那些喜欢人的人都是有名贵的鲜花。
第六段“从今洗尽尘埃眼,付与风光管物华”,意思是说:从此我的眼睛被洗净,让我看尽世间万物的美好。
【答案】
译文:
我此时受朝廷派遣在通州督运粮食。与同僚多次往来京城之间,因此经过游览之处就分成七题,让每人作诗来记录这件事。
注释:
- 予时:我时。2. 承部檄:接受朝廷的调令。3. 通州:地名。4. 同僚:指与自己同行的同僚们。5. 因:于是,就。6. 游观之地:游览的地方。7. 为诗:作诗。8. 赋:写。9. 七题:七道题目,即七首诗。10. 驰马:骑着马奔驰。11. 禅家:禅宗寺院。12. 爱客:喜爱宾客。13. 新熟果:刚成熟的水果。14. 悦人:使别人高兴。15. 物华:景物的美好。16. 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自然景色等等。17. 洗尽:洗净。18. 物华:美好的景物。19. 风光:风景。20. 管:负责,主管。21. 物华:美好的景物。22. 相得益彰:相互配合着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相得:互相配合;益:更加;彰:显著)。23. 胜地:优美的风景区。24. 佳丽:美丽的女子。25. 幽情:深沉的情感。26. 赏心乐目:赏心:心情愉快;乐目:看得痛快。27. 清幽:清静幽美。
赏析: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通州督运粮食,由于公事往来,经过游览的七处胜景,并分别以七首诗记之。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景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们的特点,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