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作春风义作霜,滔天巨寇等闲当。
也知疥癞终无害,何用兵戈更许忙。
一纸飞书存大信,几人投死敢为狂。
古为心战如公得,谁羡先锋取胜方。
【注释】
仁作春风义作霜:指以仁为本,以义为纲。仁者爱人,义者正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霜雪严霜肃杀万物。
也知疥癞终无害:意谓疥癞虽小,但终究不会有害处。
何用兵戈更许忙:何必用武力和战争来解决问题呢?
一纸飞书存大信,几人投死敢为狂:一封急函寄去,就能保存大信,几个人甘愿舍生忘死也要冒险一试。
心战如公得:心中的战斗如同您(林太守)取得了胜利一样。
谁羡先锋取胜方:有谁能羡慕那些取得胜利的将领呢?
【赏析】
《和苏州林太守招降海寇韵二首》是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李贽创作的组诗作品,其中第一首是一首七绝,第二首也是一首七绝。这首诗通过描写海贼被招安后的心态以及作者对这种态度的看法,体现了作者对于“仁义”的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仁与义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诗人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以仁为本,以义为纲,那么即使面对滔天巨寇,也能从容应对。这里的“春风”代表仁慈之心,“霜”象征正义之志,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而后面的三句则进一步强调了仁义的作用。诗人指出,即使是疥癞这样的小问题,也不应该用武力来解决,因为那样只会让局势更加紧张。更何况,即使真的需要用武力,也应该选择一种更为合理的方式,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速胜。
第二首诗的前两句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阐述仁义的重要性。诗人提到一封飞书能够传递出大信,而几个人甘愿舍生忘死也要冒险一试的勇气,更是让人敬佩。这里所说的“飞书”和“大信”都暗示了一种迅速而有效的沟通方式,而“几人投死”则表明了一种不畏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源于对仁义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仰。
最后两句则是对前两首诗的一种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对“心战”的描述,表达了内心战斗的重要性。他认为,真正的胜利不仅仅是外在的胜负,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平和与坚定。而对于那些已经取得胜利的人,他们之所以能够赢得人们的尊重和羡慕,并非因为他们拥有了什么特殊的能力或武器,而是因为他们能够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和信念。
《和苏州林太守招降海寇韵二首》这两组诗作品都体现了李贽对于“仁义”的重视和推崇。他通过描绘海贼被招安后的心态以及作者对这种态度的看法,传达了他对仁义的重要性的认识。这些诗篇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