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数俱有尽,大造总好生。
同托天地间,苦乐自关情。
枯骸枕原野,触目胡不惊。
杳杳逐游魂,微微动转磷。
愁云翳白日,暮雨哭荒蓁。
幸得遇贤良,感念无不真。
一发慈悲心,封土尽成坟。
揶揄已称异,盎缶如有神。
古□无主骨,灵台称积仁。
能雪孝妇冤,沛泽飞苍旻。
精诚通金石,至信感羽鳞。
君看隋侯珠,绝代得灵珍。
载读魏子书,治命立奇勋。
不与报应期,冥报自嶙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华所作的《题翟吉野善应篇》。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物数俱有尽,大造总好生。
    译文:万物都有终结之时,伟大的造化始终偏爱生命。
    注释:物数,泛指世间万物。这里指的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大造,即伟大的造化或宇宙。好生,即偏爱生命。整句话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赏析:诗人通过对“物数”和“大造”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永恒与自然规律的敬畏。

  2. 同托天地间,苦乐自关情。
    译文:我们共同托付于天地之间,苦乐之事皆因情感而产生。
    注释:同托,共同承担。天地间,指世界或宇宙。关情,涉及感情。整句话强调了情感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都源于内心的感受,强调了情感的重要性。

  3. 枯骸枕原野,触目胡不惊。
    译文:枯骨躺在田野里,面对这一切怎能不让人惊心动魄。
    注释:枯骸,指枯死的骨骼。枕,躺卧。原野,指广阔的田野。胡不,怎么。惊,感到惊奇。整句话描述了一幅荒凉的景象,引发了人们的感慨和思考。
    赏析:诗人用“枯骸枕原野”这一形象的画面,引发了人们对生死、命运等问题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4. 杳杳逐游魂,微微动转磷。
    译文:幽深莫测地追随着游魂,微光闪烁着仿佛触动了飘渺的磷火。
    注释:杳杳,深远的样子。游魂,指游荡的灵魂。磷,一种发光的矿物,这里借指飘渺的光影。整句话描绘了一个阴森恐怖的氛围,令人心生恐惧。
    赏析:诗人通过对“杳杳”、“微茫”等词语的使用,营造了一种神秘而恐怖的氛围。这种氛围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死、命运等问题的恐惧感和不确定性。

  5. 愁云翳白日,暮雨哭荒蓁。
    译文:浓重的忧愁遮住了阳光,暮雨哭泣着荒芜的原野。
    注释:愁云,指忧愁的阴云。翳,遮住。白日,太阳。荒蓁,荒芜的原野。整句话描绘了一幅凄凉、悲伤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悲哀。
    赏析:诗人通过“愁云”、“暮雨”等意象,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现实的不满。这种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感染力。

  6. 幸得遇贤良,感念无不真。
    译文:幸好遇到了贤能的人,感激之情无以复加。
    注释:幸得,幸运地得到了。贤良,贤明正直的人。感念,感激。真,真挚。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遇到良师益友的感激之情。
    赏析:诗人通过对“贤良”的赞美,展现了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良师益友的感激和珍视。

  7. 一发慈悲心,封土尽成坟。
    译文:一旦发起慈悲之心,就能为死者筑起一座坟墓。
    注释:一发,一旦,这里指一旦有了慈悲之心。封土,筑起的坟墓。尽成坟,指完全被埋葬。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轮回的理解和对死亡的尊重。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超脱生死的观念,认为只要心存慈悲,就能超越生死,达到解脱的境地。这种观念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8. 揶揄已称异,盎缶如有神。
    译文:嘲笑他人已成异端,就像珍贵的器皿一样具有神奇的力量。
    注释:揶揄,嘲笑。异端,指与正统思想不同的思想或观点。盎缶,珍贵的器皿。如有神,像有神奇力量一样。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异端思想的嘲讽和对于珍贵器皿神奇力量的赞美。
    赏析:诗人通过对“揶揄”和“盎缶”的比喻,展现了他对于不同思想和文化的包容和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珍贵器皿神奇力量的崇拜和欣赏。

  9. 古□无主骨,灵台称积仁。
    译文:古老的墓地没有主人的骨头,但灵台却充满了仁爱之情。
    注释:□,指墓地。古□,古老的墓地。无主骨,指没有主人的坟墓。灵台,指灵魂所在的地方。称积仁,形容充满仁爱之情。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墓地的感慨和对于仁爱的追求。
    赏析:诗人通过对墓地的描述,引发了对生死、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仁爱的追求和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

  10. 能雪孝妇冤,沛泽飞苍旻。
    译文:如果能为受屈的孝妇洗清冤屈,她的恩泽将如同飞向天际的苍鹰一般浩荡无边。
    注释:能雪,有能力为……雪冤。孝妇,指受冤屈的妇女。沛泽,恩泽广大。飞苍旻,像飞向天空一般浩荡无边。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正义和公正的追求以及对受难者同情和关爱的心情。
    赏析:诗人通过对“能雪”、“沛泽”等词语的使用,展现了他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和对受难者的深切关怀。这种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加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11. 精诚通金石,至信感羽鳞。
    译文:精诚之心能够穿透金石,至纯至真的信任可以感动鱼鸟。
    注释:精诚,真诚的心志。金石,指坚固的物质。至信,最纯真的信任。至信感羽鳞,最真诚的信任能够感动鸟类和鱼类。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真诚和信任的赞美和推崇。
    赏析:诗人通过对“精诚”和“至信”的强调,表达了对真诚和信任的重视和推崇。这种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具哲理性和深度。

  12. 君看隋侯珠,绝代得灵珍。
    译文:你看那隋侯珠,它就是无与伦比的灵异宝物。
    注释:君看,请你看看。隋侯珠,一种古代传说中的神奇宝物。绝代得灵珍,无与伦比的神异宝物。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隋侯珠的赞美和对神异宝物的独特见解。
    赏析:诗人通过对“隋侯珠”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神奇宝物的独特见解和对古人智慧的钦佩之情。这种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具艺术性和吸引力。

  13. 载读魏子书,治命立奇勋。
    译文:我读过魏子的书,立下了许多功劳,成就了非凡的事业。
    注释:载读,阅读。魏子,可能是指魏晋时期的某位人物或其著作。治命,治理国家或治理某种事业。立奇勋,立下了杰出的功劳或成就了非凡的事业。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成就的自豪和对自己能力的肯定。
    赏析:诗人通过对“载读”和“治命”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于个人成就的满足和对能力的认可。这种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具激励性和鼓舞人心的效果。

  14. 不与报应期,冥报自嶙峋。
    译文:我不等待报应的到来,冥界的报应自然会显现出来。
    注释:不与,不等待。报应期,报应到来的时刻。冥报,冥界的报应。自嶙峋,自然地显露出来。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因果报应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不应该被动地等待报应的到来,而要积极地去迎接冥界的报应。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了一种主动面对命运和因果报应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思想、哲学观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