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根渡海来,间关自天竺。
荫此旃檀林,枝柯贞以肃。
日日荡其光,宁为造化育。
回视梁唐春,荣枯成一宿。
百草皆有生,百草皆有欲。
安得群物心,忘情若斯木。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菩提树
灵根渡海来,间关自天竺。
荫此旃檀林,枝柯贞以肃。
日日荡其光,宁为造化育。
回视梁唐春,荣枯成一宿。
百草皆有生,百草皆有欲。
安得群物心,忘情若斯木。
逐句解析:
- 灵根渡海来,间关自天竺。
- “灵根”指的是菩提树的种子或幼苗,它们被带到海上,经过长途跋涉最终抵达目的地。这里的“渡海”和“间关”都形容了这个过程的艰辛和困难。天竺是印度的古称,这里用来指代菩提树生长的地方。
- 荫此旃檀林,枝柯贞以肃。
- “荫”指的是遮蔽、遮盖的意思,这里指菩提树的枝叶茂盛,遮住了周围的环境。“旃檀林”指的是由旃檀树组成的森林,旃檀是一种珍贵的木材。枝叶“贞”是指坚贞不渝,枝叶的“肃”则表示整齐有序。整句描述了菩提树枝叶茂密,给人以肃穆庄严的感觉。
- 日日荡其光,宁为造化育。
- “荡”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照耀、照亮的意思,菩提树的枝叶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光芒。“宁”表示宁愿、甘于,这里的“宁为造化育”意味着菩提树愿意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为大自然的成长做出贡献。
- 回视梁唐春,荣枯成一宿。
- “梁唐”通常指的是唐朝,这里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个时期。“春”代表春天,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变化无常的时候。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即春天的繁华与凋零就像一天一夜那样短暂。
- 百草皆有生,百草皆有欲。
- “百草”泛指各种各样的草木。“生”在这里表示生长,而“欲”则可以理解为愿望、欲望。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无论是什么样的草木,都有自己的生长和发展的愿望,这与菩提树作为树木的自然属性相呼应。
- 安得群物心,忘情若斯木。
- “安得”是一个疑问词,表示如何才能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状态。“群物心”指的是多种事物的心思和情感。整句诗的意思是问如何才能达到如同这棵树一样的境界,忘却世俗的纷扰和烦恼。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菩提树的生长过程和特性,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态度。菩提树象征着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诗人通过对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精神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诗中的“日日荡其光,宁为造化育”等句子,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和生命循环的认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