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长忆数年馀,闻道烽烟半草庐。
岂有柯亭还寄傲,可能梅市尚宁居。
残灰到处遗秦火,登穴谁从探禹书。
报国莫辞人已老,兵荒容易问樵渔。
寄山阴王季重
山阴长忆数年馀,闻道烽烟半草庐。
岂有柯亭还寄傲,可能梅市尚宁居。
残灰到处遗秦火,登穴谁从探禹书。
报国莫辞人已老,兵荒容易问樵渔。
注释:
- 山阴长忆数年馀: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作者曾长期居住在那里。
- 柯亭:古地名,在今浙江绍兴附近。
- 梅市:古地名,在今福建福州市,当时是商业繁华的地区。
- 残灰、遗秦火:形容战乱带来的破坏。
- 登穴:指挖掘洞穴藏身。
- 禹书:指大禹治水时留下的记载。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通过回忆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的往事来表达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感慨。全诗以“寄山阴王季重”为题,意在向友人表达自己对家乡山阴的深深眷恋之情。
首句“山阴长忆数年馀”,表达了作者对山阴这个故乡的深深怀念。山阴是作者的故乡,他在那里度过了许多年。这句诗中的“长忆”二字,表达了作者对山阴这个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是长期的、深刻的。
次句“闻道烽烟半草庐”,描绘了山阴战乱的景象。烽烟半草庐,意味着战争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战乱给山阴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这句诗中的“烽烟”一词,不仅描述了战争的场景,也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破坏。
第三句“岂有柯亭还寄傲,可能梅市尚宁居”,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美好生活的回忆。柯亭、梅市都是山阴的著名景点,它们曾是作者曾经享受过美好时光的地方。然而,现在的柯亭已经不再宁静安详,梅市也不再太平无事,这与作者过去的美好回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句诗中的“岂有”二字,强调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第四句“残灰到处遗秦火”,描绘了战乱中人们的悲惨遭遇。在这里,“残灰”指的是人们留下的残骸和灰烬,它们代表着战争中的牺牲和灾难。这里的“遗秦火”则暗示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破坏。这句诗中的“遗秦火”一词,不仅描述了战乱的场景,也表达了战乱带来的痛苦和毁灭。
接下来两句“登穴谁从探禹书,报国莫辞人已老”,继续描绘战乱带来的破坏。在这里,“登穴”指的是人们挖掘洞穴避难的行为,而“探禹书”则暗指寻找历史遗迹或寻找希望的行动。这些行为都表明了人们对未来的担忧和对过去的怀念。
最后一句“兵荒容易问樵渔”,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带来的影响的看法。在这里,“兵荒”指的是战争导致的混乱和不安,而“易问樵渔”则暗示了在这种环境下,普通人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带来的影响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中人们的生活和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