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洞初旋盖,邮亭复此筵。
夜歌临浦月,春赏寄云泉。
宾从滁山醉,风流岘水传。
所嗟牵远役,安得重延缘。

【注释】

①乳洞:山中洞穴,相传有乳汁流出。②复此筵:指重新摆下筵席。③滁山:在今安徽南谯县西。④岘水:在今湖北襄阳县西。⑤安得重延缘:如何能再继续这缘分。⑥牵远役:远离家乡的役使。⑦延缘:继续这缘分,即保持这关系。

【赏析】

彬江罗使君宴别:彬江,地名;罗使君,官名。彬江罗使君,当是诗人朋友罗隐之友,姓罗名隐,字用成,号潜夫、三峰子,余杭人。唐僖宗时曾做过左拾遗。公元884年(乾符三年)冬,因上疏论救牛僧孺事,被贬为商州刺史。《旧唐书》本传称他“性高洁,不妄交游,唯与从事刘蜕为忘形交。”这首诗就是写于诗人赴彬江任所途中,与罗隐辞别的宴会上。

乳洞初旋盖,邮亭复此筵。夜歌临浦月,春赏寄云泉。宾从滁山醉,风流岘水传。所嗟牵远役,安得重延缘。

诗分四首,这是第一首。

开头两句,交代时间地点:“初旋盖”,指初次来此,“复此筵”,说明又在此设宴。邮亭,古代传递文书的亭驿。这里指彬江的驿馆。

第三句,描绘夜晚景色:“夜歌临浦月”。意思是说,在月光下唱着歌曲。“临浦”,靠近水边的陆地。

第四句,描写春天景色:“春赏寄云泉”。意思是说,在这里欣赏春天的美景,寄托在云泉间。“寄云泉”,即寄情山水之间,以抒其怀抱。“云泉”泛指山川。

第五句,写宴会气氛:宾朋满座,大家沉醉其中,尽情享乐。“宾”,宾客,即参加宴的人。“醉”,酒醉。“滁山”,在今安徽滁州西南,山中有琅琊台。“岘水”,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古有晋人王逸少《登荆门山作》诗云:“古人兮既没,此意兮尚存。山高地广,水流邈绵。引觞自酌,顾影独缅。”后以“岘水”代指王逸少的诗。

第六句,写宴会中的风流人物:“风流”二字点明了主人的性格特点。“传”,流传,引申为传扬。“岘水传”,“传”字,即传诵。“岘水”借指王逸少的诗。

第七句,写诗人的感受:“所嗟牵远役”,感叹自己远离故乡,长期在外服役。“安得重延缘”,意为如何能再继续这缘分,即保持这关系?“延缘”,延续这缘分。“牵远役”,指远离家乡服役。

全诗以时间为线索,分为四个部分:前六句写送别的情景;后六句抒发离别之情。全诗意境开阔,感情真挚,语言流畅自然,一扫晚唐诗风的浮靡之习,堪称唐代诗歌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