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渚风灯乱,传呼绣斧来。
那知维月舫,更得近霜台。
披豁闻高论,将明仰上才。
华觞春漏永,怀抱故须开。
【解析】
本首诗题下原注:夜宴中丞刘公。此诗为酬答刘公的诗,诗人在淮阴时与刘公有交谊,刘公曾到过诗人所在的台院。诗人在淮阴,夜至中丞刘公处赴宴,作此诗以赠。
第一句写宴会场景:“凫渚风灯乱,传呼绣斧来。” 意思是说,夜幕降临后,淮阴的湖上,微风吹动着湖面,灯火摇曳,传来了传呼声。“凫渚”,指淮阴的湖泊。
第二句写诗人赴宴的情景:“那知维月舫,更得近霜台。” 意思是说,哪料到会在这寒霜满地的月台上,又见到你乘坐着华丽的船。诗人对刘公的盛情款待和热情接待表示了衷心的感谢。“维月”指的是刘公,因为刘公姓张名维,故称维月;“霜台”则是指刘公所居的地方,也用来形容他官位高,权力大。
第三句写诗人听到刘公谈论政事的情况:“披豁闻高论,将明仰上才。”“披豁”是敞开的意思,这里指刘公敞开胸怀谈政治。“高论”是指高明的议论,指刘公的见解高超。“将明”是指将要天亮。刘公的见识高超、见解高明,使诗人十分敬佩。
第四句写诗人与刘公的交往:“华觞春漏永,怀抱故须开。”意思是说,春天的漏壶已经流尽了酒,我的心情仍然像以前一样沉重,所以我必须要打开自己的心扉。这里的“华觞”指酒杯中的酒,“春漏”指古代的一种计时器,即漏壶。这两句是诗人在赞美刘公的高风亮节。
【答案】
夜至淮阴中丞刘公临访遂宴台院
凫渚风灯乱,传呼绣斧来。
那知维月舫,更得近霜台。
披豁闻高论,将明仰上才。
华觞春漏永,怀抱故须开。
赏析:
这首诗为酬答刘公的诗,诗人在淮阴时与刘公有交谊,刘公曾到过诗人所在的台院。诗人在淮阴,夜至中丞刘公处赴宴,作此诗以赠。
首联“凫渚风灯乱,传呼绣斧来。”意思是说,夜幕降临后,淮阴的湖上,微风吹动着湖面,灯火摇曳,传来了传呼声。“凫渚”,指淮阴的湖泊。
颔联“那知维月舫,更得近霜台。”意思是说,哪料到会在这寒霜满地的月台上,又见到你乘坐着华丽的船。诗人对刘公的盛情款待和热情接待表示了衷心的感谢。“维月”指的是刘公,因为刘公姓张名维,故称维月;“霜台”则是指刘公所居的地方,也用来形容他官位高,权力大。
颈联“披豁闻高论,将明仰上才。”“披豁”是敞开的意思,这里指刘公敞开胸怀谈政治。“高论”是指高明的议论,指刘公的见解高超。“将明”是指将要天亮。刘公的见识高超、见解高明,使诗人十分敬佩。
尾联“华觞春漏永,怀抱故须开。”意思是说,春天的漏壶已经流尽了酒,我的心情仍然像以前一样沉重,所以我必须要打开自己的心扉。这里的“华觞”指酒杯中的酒,“春漏”指古代的一种计时器,即漏壶。这两句是诗人在赞美刘公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