棨戟元戎第,文觞得暂过。
鸟吟春树遍,花映夕堂多。
家世张车骑,勋名马伏波。
淮洲见明月,其奈别离何。
【注释】1.张总戎:指张九龄,曾任左相,封为平阳郡王。2.棨戟:古代的一种仪仗。3.文觞:用玉制的酒杯饮酒。4.鸟吟春树遍:春天的树林里到处都是鸟儿的鸣叫。5.花映夕堂多:夕阳下的院子里,花朵繁多。6.车骑:指代显贵。7.马伏波:指代东汉名将马援,字文渊,南阳湖阳人。8.淮洲:指代淮南地区(今属江苏)。9.明月:指月亮。10.别离何奈:如何面对离别呢?
【解析】此诗是送别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联写诗人在张总戎府上受到款待;二联写在府上的所见所感;三联写诗人对朋友家世和勋业的了解;末联写自己对离别的无奈之情。
全诗以送别的场合落笔,开篇即交待了送别的对象——张总戎。“棨戟”一词本指古代一种仪仗,此处借指官衔显赫的显贵人物。颔联中“春树遍”、“夕堂多”两句,则通过描写景物来烘托出气氛,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热闹而又不失雅致的聚会之中。“文觞”,即玉杯,用以盛酒,这里暗示了宴会的盛大和主人的热情好客。而“暂过”二字,则又透露出这次聚会只是短暂的。“鸟吟春树遍”一句中的“鸟啼”与“春树”相对应,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景色图。而“花映夕堂多”一句,则进一步描绘出了宴会所在的具体位置,即夕堂。“多”字在这里既形容了花的繁茂,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欣喜。然而,正当诗人沉醉于这美好的景色中时,却突然听到了“鸟啼春树遍,花映夕堂多”的消息,原来这一切都是张总戎精心安排的。于是,“文觞得暂过”一句,便自然地引出了第二联的内容。“得暂过”的意思是说能够稍作停留。“鸟吟春树遍”与“花映夕堂多”两句虽然都描绘了宴席上的美景,但前者更侧重于视觉的感受,后者则更侧重于听觉的感受。而“鸟吟”与“花映”两个动词的运用,则更是使得画面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第三联中,诗人首先对张总戎的家世进行了介绍。“张车骑”是指汉代的车骑将军张安世,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其家族世代都是朝廷高官。而“马伏波”则指的是东汉时期的伏波将军马援,他也是东汉的一位著名将领,以其战功赫赫而闻名于世。这两个词组的使用,不仅使得读者对两位历史名人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而且也使得这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最后,诗人又提到了张总戎的勋业:“淮州见明月,其奈别离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淮州看到了明亮的月光,但却难以忍受离别的痛苦。这里的“淮州”并非实际地名,而是泛指淮河以南的地区。而“其奈别离何”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奈和痛苦之情。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描写宴席上的优美环境和宴会上的欢声笑语,渲染出一幅温馨祥和的氛围,从而为即将到来的离别作铺垫。而当宴会即将结束时,却突然传来了“其奈别离何”的消息,使得诗人不禁感慨万分、心潮难平。这首诗虽然只是短短四句,但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既有才华又有家世、既有德行又有功绩的人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深深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