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畔青莲宇,江间白鹭洲。
中天横积翠,百谷汇洪流。
俗远因成寂,林深易得秋。
谁能来月夕,吹笛起潜虬。

观音山所作

山畔青莲宇,江间白鹭洲。

中天横积翠,百谷汇洪流。

俗远因成寂,林深易得秋。

谁能来月夕,吹笛起潜虬。

注释:

观音山所作:这首诗是在描绘观音山的景色和氛围。

山畔青莲宇:青莲是一种美丽的花朵,通常用于比喻高洁的品格或纯净的心灵。在山边的寺庙里,莲花盛开,象征着佛法的庄严与圣洁。

江间白鹭洲:白鹭是水鸟中的贵族,常常出现在清澈的江河边。白鹭洲指的是位于江边的一块陆地,上面有一群群的白鹭栖息。

中天横积翠,百谷汇洪流:中天指的是天空的中心部分,横积翠则形容云彩堆积如翠绿。百谷汇洪流则形象地描绘了河流汇聚的景象。

俗远因成寂,林深易得秋:这里的“俗远”可能指的是远离红尘喧嚣的地方,而“秋”则暗示着收获的季节。因为远离尘嚣和接近秋天,所以显得更加寂静和凉爽。

谁能来月夕,吹笛起潜虬:谁能来月夕,意味着谁能够在这样的夜晚来到观音山?吹笛起潜虬则是描述一个宁静的画面,有人在这里吹奏笛子,唤醒了一条潜伏在水下的巨大鳄鱼。潜虬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巨龙,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

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观音山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的氛围。首句以青莲和白鹭为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接下来的四句分别从天空、江河、山林和自然生态四个方面,进一步描绘了观音山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生态环境。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这个场景的情感表达,通过对比世俗世界的喧嚣和观音山的宁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内心的抒发,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