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报远书传凤阁,遥怜高客卧云山。
青萍绿绮谁应惜,药圃茅堂相对闲。
长为风烟增怅望,漫于时序感容颜。
故人拟荐扬雄赋,早晚重来谒帝关。

【注释】少傅:中书令。桂翁:即李邕。黄太史:即王伯真,名不详。凤阁:唐代官署名,掌管选授官员之事。高客:远道而来的客人。青萍、绿绮:两种琴。谁应惜:指谁应该珍惜。药圃:种植药用植物的地方。《汉书》记载:扬雄曾作《解嘲》一文,自称“无财作病客”和“无德为下客”。这里指扬雄。时序:指时光流逝。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初年(743),诗人在长安与好友王伯真相聚之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七律。全诗写诗人与好友相聚的欢愉情景和对友人的关切。

第一句“忽报远书传凤阁,遥怜高客卧云山。”是说忽然接到远方朋友寄来的书信,听说他正在凤阁中处理国家大事,我不禁对他远在千里之外还关心朝政感到可贵。这一句是说诗人收到远方朋友的来信,得知他正忙于政务。“传凤阁”,是指皇帝的内廷,也即朝廷。“遥怜高客”四字,既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又表现了诗人自己的处境。“卧云山”,形容友人隐居之处。“卧”字用得极活。

第二句“青萍绿绮谁应惜,药圃茅堂相对闲。”是说不知谁应当珍惜那一把青萍和绿绮两把古琴呢?还是应该去欣赏药圃中的花草以及茅舍前的清幽景色,享受相对悠闲的生活呢?诗人从友人身上联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现在虽然远离朝廷,但还能过着比较安逸的生活,因此觉得非常值得珍惜。

第三句“长为风烟增怅望,漫于时序感容颜。”意思是说常常为风烟所迷而徒生惆怅,为时光匆匆而感叹衰老。诗人由自己想到友人,由友人想到自己,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长为”、“漫于”两个词语,都含有无奈的意味,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第四句“故人拟荐扬雄赋,早晚重来谒帝关。”是说老朋友打算向皇帝推荐扬雄的赋文,希望早日得到重用。“拟荐扬雄赋”指的是当时文人学士纷纷撰写辞章,向君王进献自己的作品,以期得到赏识。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期盼和对友情的珍视。最后两句,诗人以期待的口吻结束全诗:“早晚重来谒帝关。”“谒帝关”,意在表明诗人渴望能够重返朝廷,为国家效力。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充满了感情色彩。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长安与友人相聚的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深关怀和自己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