鹫林朱阁重霄近,俯见风烟接地浮。
金阙觚棱深隐雾,碧山红树迥含秋。
可怜车马陵东别,未羡衣冠岘道游。
人事尘劳难可到,凤城斜日重回头。

登报国寺阁次宫保未斋韵

鹫林朱阁重霄近,俯见风烟接地浮。

金阙觚棱深隐雾,碧山红树迥含秋。

可怜车马陵东别,未羡衣冠岘道游。

人事尘劳难可到,凤城斜日重回头。

注释:

鹫林:指寺院的树林。

朱阁:红色的楼阁。

觚棱:指楼阁的角檐上突出的部分。

地浮:地面浮动的样子。

金阙:指皇宫。

觚棱:指楼阁的角檐上突出的部分。

碧山:绿色的山。

红树:指树叶呈红色的树木。

车马:这里指来往的车马。

陵东:陵墓的东面。这里指王陵。

羡:羡慕。

凤城:指京城长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登上报国寺的阁楼时,看到周围的景色,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诗。全诗以登高望远的视角,描绘了周围壮丽的自然风景和历史遗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人生的思考。

第一句“鹫林朱阁重霄近”,描绘了报国寺的红色楼阁耸立在高高的山巅上,给人一种高远、壮观的感觉。这里的“重霄”形容楼阁的高耸入云,与天空相接,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第二句“俯见风烟接地浮”,诗人从楼阁的顶部俯瞰下来,看到远处的风烟飘渺在地面上,形成了一种飘渺、虚幻的效果。这里的“浮”字,既描述了风烟的飘渺,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的感叹。

第三句“金阙觚棱深隐雾”,诗人继续描绘了皇家宫殿的雄伟壮观,以及深藏在云雾中的角檐上的突出部分,给人一种神秘、庄严的感觉。这里的“深隐雾”形象地描绘了宫殿的隐蔽和神秘,让人不禁对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产生好奇。

第四句“碧山红树迥含秋”,诗人转向了眼前的自然景观,看到了绿色的山峦和红色的树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映衬,给人一种秋天的气息。这里的“迥含秋”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到来,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美。

第五句“可怜车马陵东别”,诗人在这里提到了王陵,可能是诗人曾经去过的地方或者是他怀念的地方。这里的“别”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了人生的离别和遗憾。

第六句“未羡衣冠岘道游”,诗人表示并不羡慕那些在岘山道上游玩的人,可能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人生的一种境界,不需要再去追求名利和享乐。这里的“羡”字,表达了诗人的谦虚和自得其乐的心态。

最后一句“人事尘劳难可到,凤城斜日重回头”,诗人感叹人生中的纷扰和烦恼难以逃脱,但当他再次回到长安城时,夕阳下的凤城又显得如此美好。这里的“重回头”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描绘了报国寺的壮丽景象和诗人的人生感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