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书昨岁渡江潮,蒿里惊闻引葬箫。
莫话对廷弘治日,杏园前伴已萧条。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远书昨岁渡江潮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时间的流逝感,”远书”通常指远方的书信,意味着距离的遥远和时间的久远。”昨岁”指的是不久前的一年,”渡江潮”暗示了从家乡到异地的情景,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被迫离开故乡。

  2. 蒿里惊闻引葬箫 - “蒿里”在古代文化中常常用来指代荒郊野地或墓地,”惊闻”表达了听到消息的惊讶之情。”引葬箫”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于送葬仪式,此处可能表示听到关于某人去世的消息。

  3. 莫话对廷弘治日 - “对廷”在这里可能是指朝廷或者官场,”弘治日”则指的是明朝皇帝明洪武帝年号为”弘治”的时期。这一句可能是在表达对过去繁荣时代的怀念或对比当前的状况。

  4. 杏园前伴已萧条 - “杏园”在中国历史上往往与帝王的园林联系在一起,代表着权力的象征。”前伴”可能指的是曾经的陪伴者或伙伴。”萧条”描述了一种荒凉、凋零的景象,可能暗示着人际关系的变化或政治环境的变迁。

译文:

在遥远的书信传来去年渡江的潮水,
荒野中突然听到送葬时吹奏的箫声。
不要谈论昔日对朝廷的辉煌岁月,
如今宫廷前的陪伴已经变得冷清而萧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对于时间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感受。首句“远书”和“昨日渡江潮”设置了背景,暗示了时空的距离和时间的推移。随后的句子“蒿里惊闻引葬箫”和“莫话对廷弘治日”,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情感反应,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时间流逝带来的感慨。最后两句“杏园前伴已萧条”则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变迁结合起来,表达了一种对过往繁华不再的哀愁和对未来可能的悲观预期。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