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裘风帽夜深寒,玉辇前头对据鞍。
诏许五臣披暖耳,阳和真藉圣恩宽。
【注释】
扈从谒长陵:陪从皇帝到长陵祭拜。奉安:安置。成祖尊号碑:指明成祖的谥号碑。十首:十首诗。
【赏析】
此诗作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诗人在奉安成祖尊号碑时有感而发,写下了十首纪事诗。前四句写扈从谒陵的情景,后六句写皇帝赏赐五臣御用物品,并表示圣德之恩。
第一、二句:“露裘风帽夜深寒,玉辇前头对据鞍。”这两句诗写出了扈从谒陵时的天气情况,以及皇帝与大臣们的关系和态度。这里“玉辇”指的是皇家车辆,“前头”是指车前方,也就是皇帝的位置。据鞍则是指下马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天气已经很深了,但是皇帝仍然坐在车上,而大臣们却都下了马,站在车子前面,等待着皇帝的命令。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当时扈从谒陵的庄重场景,又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尊敬之情。
第三、四句:“诏许五臣披暖耳,阳和真藉圣恩宽。”这两句诗则写出了皇帝对大臣们的赏赐。诏许是皇帝的命令,暖耳则是御用的物品,用来保暖耳朵;阳和则是皇帝的恩泽,真藉则是指真正地得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皇帝命令赐给五臣御用的物品,让五臣可以保暖耳朵。这里的“圣恩”指的是皇帝的恩德,“阳和”则是指阳光和煦的气息。这两句诗表达了皇帝对大臣们的赏赐,既体现了皇帝的仁爱之心,也展现了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
整首诗通过描绘扈从谒陵的场景和皇帝赏赐大臣御用物品的情景,展示了皇帝对臣子的关爱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