挈笠乘潮去,逢幽便放篙。
水痕侵鹤迹,莎色上僧袍。
胜事闲偏得,兴来吟转高。
前村知不远,隐隐出蓬蒿。

【解析】

“舟次江南”是这首诗的首句,起兴。诗人在乘船途中,看到南方景色,心中不禁涌上一股喜悦之情,于是写下这两句诗。“挈笠”,拿着斗笠;“乘潮”,乘着涨潮的江水顺流而下。“逢幽”意为遇到幽静的地方或景物,“放篙”为划桨的意思。“鹤迹”,指水中游动的白鹤留下的水波痕迹。“莎色”,一种草,颜色浅黄。“僧袍”,僧人的衣襟。“胜事”,美好的事物。“偏得”,偶然得到。“兴来吟转高”,兴致来了,吟诗就更加高昂了。此句中“吟”字也作动词用,意为吟诵。“前村”,前面的村庄。“知”通“智”,“不远”意为不太远。“隐隐”形容声音细微、模糊,此处指远处传来的笛声。“蓬蒿”,蓬草和蒿草。这句是说笛声远远传来,好像就在附近。“赏析”:《舟次江南》是一首七言律诗。开头两句写舟行途中所见之景与所感之情。作者乘船沿长江东下,沿途见到江面水涨,便乘机溯流而上,一路上山清水秀,心旷神怡。他不时停下来观看江上的景色:时而看见江面水波荡漾,留下白鹤游踪;时而看到岸边草丛中露出僧人的衣服。这时他心情舒畅,情不自禁地吟咏起来,诗兴勃然。接着写自己偶得佳境,即兴吟咏,诗兴更高。最后两句,点明自己的目的地——前面不远就是村庄了。全诗意境优美清新,语言流畅自然,表现了作者对江南风光的喜爱之情。

【答案】

译文:

乘着潮水,我提着斗笠顺流而下,遇有幽静处就放开船篙任其漂荡。水花溅起,仿佛是白鹤留下的足迹;岸上的青草如莎一样的颜色,映衬着和尚的袈裟。偶尔遇到美妙的事情,高兴起来就会吟诵得更加高昂。前方村庄离这里并不遥远,隐隐约约地从芦苇丛中出现。

注释:

①挈(qie)笠:拿着斗笠。②乘潮:乘着水势上涨的时候。③逢幽:遇到幽静之处,④放篙:放开船篙使船随波逐流。⑤水痕:水面的水波纹。⑥侵:侵入,浸染。⑦鹤迹:水中游动的白鹤留下的水波痕迹。⑧沙色:草茎的颜色,淡黄色。⑨僧袍:僧人穿的衣服。⑩胜事:美好的事物。⑪偏得:偶然得到。⑫兴来:兴致来了。⑬吟:吟诵。⑭出:出现。⑮知:同“智”。⑯前村:前面的村庄。⑰隐隐:隐约,模糊。⑱篷蒿(péngháo):蓬草和蒿草。⑲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开头两句写舟行途中所见之景与所感之情。作者乘船沿长江东下,沿途见到江面水涨,便乘机溯流而上,一路上山清水秀,心旷神怡。他不时停下来观看江上的景色:时而看见江面水波荡漾,留下白鹤游踪;时而看到岸边草丛中露出僧人的衣服。这时他心情舒畅,情不自禁地吟咏起来,诗兴勃然。接着写自己偶得佳境,即兴吟咏,诗兴更高。最后两句,点明自己的目的地——前面不远就是村庄了。全诗意境优美清新,语言流畅自然,表现了作者对江南风光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