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有和璧,秦王欲得之。
偿以十五城,君臣徒自欺。
壮哉蔺相如,奉使无游移。
一介西入秦,怒发且裂眦。
完璧竟先归,嬴政空尔为。
屈身避廉颇,状若非男儿。
智勇何其全,英风千载垂。
《咏史》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叙述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赞颂了蔺相如的智勇双全,表达了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忠诚之情。
诗句注释:
- 楚国有和璧
- “楚”:古代中国的一个诸侯国。
- “和璧”:指楚国所出产的一块名贵美玉。
- 秦王欲得之
- “秦王”:指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嬴政。
- “欲得之”:想要得到这块和璧。
- 偿以十五城
- “偿”:用财物来偿还。
- “十五城”:指秦王提出的条件,即用十五座城池作为和璧的抵押。
- 君臣徒自欺
- “徒”:白白地,无谓地。
- “欺”:欺骗自己和他人。
- 壮哉蔺相如
- “壮”:英勇。
-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
- 奉使无游移
- “奉使”:奉命出使。
- “无游移”:没有迟疑不决的态度。
- 一介西入秦
- “一介”:谦称。
- “西入秦”:前往秦国的使者。
- 怒发且裂眦(zì)
- “怒发”:愤怒得头发都竖起来了。
- “且裂眦”:甚至眼眶都因愤怒而破裂。
- 完璧竟先归
- “完璧”:完好无损的美玉。
- “竟”:最终。
- “先归”:首先回到赵国。
- 嬴政空尔为
- “嬴政”:秦始皇,即秦朝的第一位皇帝。
- “尔”:你(指蔺相如)。
- “为”:成为。
- 屈身避廉颇
- “屈身”:委屈自己。
- “避廉颇”:躲避廉颇。
- 状若非男儿
- “状”:行为。
- “非男儿”:不像个男子汉。
- 智勇何其全
- “何其”:多么,怎么。
- “全”:完全,全部。
- 英风千载垂
- “英风”:英勇的精神风貌。
- “垂”:流传,永存。
译文:
楚国有块价值连城的璧玉,秦王想要夺取。
他用十五座城池作为抵押,君臣之间互相欺骗。
真厉害啊,蔺相如,出使秦国毫无犹豫。
他孤身一人向西进入秦国,愤怒到头发都竖起来了。
终于把完好无损的美玉带回来了,秦始皇只能空手而返。
他委屈地避开廉颇的羞辱,表现出一副不像个男子汉的样子。
他的智谋和勇气是多么的完美,英勇的精神在千年之后仍然流传着。
赏析:
这首诗以“咏史”为题,实际上是对历史上的一次著名的外交事件进行了回顾和评价。通过叙述蔺相如在面对强敌时的智慧和勇气,展现了一位忠臣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正义和真理的坚持和追求。诗中通过对蔺相如的形象塑造和语言描述,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英勇和智慧,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和忠诚。同时,诗中的“屈身”“完璧先归”等词语,传达了一种对于弱小者在面对强大压力时的无奈与坚持,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性复杂性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既有历史事件的再现,也有对历史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深度描绘,是一首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历史题材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