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簇旌旗出,惊看令尹才。
烟尘空自绕,锁钥几曾开。
鬼箓宣名姓,刀边问去来。
更怜图貌后,尤似暴鱼腮。

【注释】

过山海关:指从山海关出关。令尹才:古代楚国人称楚庄王为“令尹”,这里用指代诗人。烟尘空自绕:形容山海关的地势险要,周围环绕着浓密的烟尘。锁钥几曾开:比喻山海关像一把钥匙一样重要,从来没有被轻易打开过。鬼箓宣名姓:传说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在昆仑山得到天书,上面写着“鬼箓”二字,并说“当有神君下笔,写封候名姓字于此山”。后来有人把这个名字误传为是“山海关”的名称。刀边问去来:意思是说山海关一带,就像战场上刀锋的旁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战斗或战争。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了诗人站在山海关前,远望中原大地,感叹山河破碎,国势衰微的情景;而后半部分则是对汉初名将韩信的赞颂。

首句“百簇旌旗出”,以极其生动的手法描绘了山海关外,旌旗猎猎、战鼓阵阵的壮观场面。这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山海关的军事地位和历史作用,更是为了表达诗人对国家危亡、民族危机的深切忧虑之情。

第二句“惊看令尹才”,借用古代楚国人称楚庄王为“令尹”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失望。同时,也暗示了山海关作为军事重镇,其战略价值的重要性。

第三句“烟尘空自绕”,进一步强调了山海关的战略位置,以及其周围浓厚的战争氛围。这里的“烟尘”既指战争造成的混乱局面,也暗指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忧虑。

第四句“锁钥几曾开”,则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山海关像一把钥匙一样重要,从来没有被轻易打开过的意境。这里的“锁钥”既指山海关的军事防御作用,也暗喻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第五句“鬼箓宣名姓”,是引用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在昆仑山得到天书,上面写着“鬼箓”二字,并说“当有神君下笔,写封候名姓字于此山”的传说故事。这一传说与山海关的历史紧密相连,也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第六句“刀边问去来”,则是对山海关一带,就像战场上刀锋的旁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战斗或战争的生动描绘。这里的“刀边”既指战争的激烈程度,也暗指诗人对战争的恐惧和忧虑。

最后一句“尤似暴鱼腮”,是对汉初名将韩信的赞扬。韩信善于用兵,能够以少胜多,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在这里,诗人则是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对韩信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形象的崇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