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俱万里,分手向三桥。
山势背人远,车声入梦消。
砂红勾漏重,发白故乡遥。
日暮孤征酒,愁心尔可浇。
【注释】三桥:古称“三江浦”,在今浙江嘉兴县东南。王太初:作者的朋友。
【赏析】《送王太初》是一首七律,写与好友别离的惜别之情。首联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间;颔联写分别时的情景;颈联写别后思念之情;末联劝慰朋友,抒发惜别的情怀。此诗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长,读来令人动容。
相逢俱万里,分手向三桥。
山势背人远,车声入梦消。
砂红勾漏重,发白故乡遥。
日暮孤征酒,愁心尔可浇。
【注释】三桥:古称“三江浦”,在今浙江嘉兴县东南。王太初:作者的朋友。
【赏析】《送王太初》是一首七律,写与好友别离的惜别之情。首联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间;颔联写分别时的情景;颈联写别后思念之情;末联劝慰朋友,抒发惜别的情怀。此诗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长,读来令人动容。
诗句解析与译文: 夜: - 注释: 夜晚,时间背景。 - 译文: 夜晚,主人的城郭已经离开,柴门显得更高更远而闲适。 - 赏析: 这个简短的句子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画面,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静谧。 主人城郭去,柴门高更闲。 注释: 主人,泛指主人或主人所在的地区。城郭,古代城市周围的城墙。高,高大;闲,悠闲、不忙碌。 - 译文: 主人已离开,城郭变得遥远
宿千山龙泉寺 风华绝代,禅房花木深 1. 诗篇初读 - 诗句内容与寓意 - 五更风雨密,孤枕暗钟频 - 白日愁为客,青山不定身 - 涧响虫声杂,窗虚花气新 2. 译文对照 - 译文逐句详解 - 关键词解释 3. 诗歌赏析 - 自然美景描绘 - 禅意深远表达 - 诗意人生哲学反思 4. 文化背景 - 历史地位及建筑特色 - 龙泉寺在佛教中意义 - 千山风景与文化交融 5. 创作灵感 -
【诗句解读】: 1. 一旬谈笑里,万里别离中。——十天的交谈欢笑之中,万里之隔的分别。 2. 策马春山响,孤城旭日红。——策马奔驰在春天的山间,远处的城池在朝阳下显得分外耀眼。 3. 离杯归思满,分手客心同。——离别时酒杯中满是离愁,分别时客子的心情也和酒杯中的酒一样满溢。 4. 珍重千金铗,长歌使我逢。——珍重地收起价值千金的宝剑,长歌一曲让我在这旅途中再次相遇。 【译文】:
【注释】 丁酉:指天启七年,即公元1627年。 傍寺逢生日,趋庭忆往年:在寺庙里过生日(生辰),想起以前的日子。 既无酬下地,犹自戴皇天:既然不能报答天地的恩德,仍然像从前那样顶礼膜拜。 断戍荒烟合,孤城月悬:荒凉的边塞,烟雾缭绕,月光悬挂在孤独的城楼上。 珠海上,清切乱啼鹃:在珠海上,杜鹃鸟凄厉地鸣叫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天启七年(1627)农历八月十五日生日时写的。此诗以“逢”字起头
【注释】: 1.丁酉生日宿沈阳南塔寺其二:指诗人在丁酉年(7679)生日时住进沈阳的南塔寺。 2.儿女:指妻子儿女。 3.十年:诗人自比,十年来辛苦劳苦。 4.枯冢树:坟墓上的树木。 5.石梁:指石桥。 6.侍烛:点蜡烛。 7.悲天:感叹苍天。 8.幸依塞下:庆幸还能住在边关塞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丁酉年(7679)生日时住进沈阳南塔寺后所写的第二首诗。前两句说自己为子女操心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黑水沙边路,终宵对月明”,是说作者身居幽深的山中,与诸兄弟相会于黑水边的沙路上,直到深夜,对着明亮的月光畅谈心事。中间两联“我无青嶂梦,谁有向秋情”,则是说:自己没有像青嶂那样高远、壮阔的梦境,谁又能像我一样在秋天里满怀感伤之情呢?“塞草不成绿”“孤松亦作声”两句,则是说自己与诸兄弟相聚,共话平生,却只能听到远处的风声,而那塞草和孤松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晓发牛庄 - 释义:早晨出发到牛庄。 - 赏析:描述了清晨的出发,给人一种宁静而充满期待的感觉。 2. 发棹辞寒碛 - 释义:扬帆启程,离别寒冷的沙地。 - 赏析:描绘了告别艰难环境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环境的依依不舍。 3. 扬舲起楫师 - 释义:扬帆起桨,作为旅伴。 - 赏析:表现了诗人对旅途伙伴的珍视,以及他们之间的友谊和相互支持。 4. 不关行处苦 - 释义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渡海时的感受和心情。全诗如下: ```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 其三 晨起听鸡声,关心事事生。 独怜浮海意,仍是感恩行。 怒浪迎风白,朝暾半夜明。 一帆天地外,谁念此时情。 ``` 注释: 1.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诗人准备渡海去辽西时,特意在牛庄寺题写了诗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忧与责任感。 2. 晨起听鸡声,关心事事生:清晨醒来听到鸡鸣的声音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 其二 钟声犹傍寺,海气已惊心。 地是人间尽,云从此路深。 风波供旅思,岛屿忆秋林。 回首天山雪,何由寄一音。 注释: 1. 牛庄寺: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牛庄村内,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 2. 钟声犹傍寺:指寺庙的钟声仍然清晰地回荡在耳边。 3. 海气已惊心:海风吹来使人感到心惊胆战。 4. 地是人间尽:意思是这个地方已经到了世界的尽头
丁酉九日南还别剩师叔雁碛寒沙白,云峰野烧红。 风声皆向北,人意未离东。 锡振边尘落,书缄血泪空。 依依看寸晷,愁听暮天钟。 【注释】 1. 丁酉:古代干支纪年方法之一,“丁”是地支的第五位,“酉”是地支的第七位,合起来是第九个地支,所以叫“丁酉”。 2. 雁碛(suì):指沙漠,碛是沙石堆积的地方,也泛指沙漠。 3. 云峰:高耸入云的山峰。 4. 锡振: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境内。 5.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所作,其内容如下: 经化城庵见憨大师遗笔 弘法曾婴难,经过此地贤。 文章斯道大,笔墨世人传。 岳色摇还壮,岩花映独鲜。 所悲无后起,移睇欲潸然。 注释: 1. 经化城庵见憨大师遗笔:在化城庵看到憨大师留下的手稿。 2. 弘法曾婴难:弘扬佛法曾经遇到困难。 3. 经过此地贤:路过此地感到贤良。 4. 文章斯道大:文章的大道非常宏大。 5. 笔墨世人传:文字和画笔被世人传颂。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热泉景色的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车歇泉声热,岩开暑气多。 - “车歇”可能指的是车辆在热泉旁休息或停靠。 - “泉声热”描述的是泉水因为热气而显得更加热烈。 - “岩开暑气多”说明岩洞被打开后,里面的热气更多了。 2. 三春看若此,九夏复如何。 - “三春”指的是春天的三个月,这里可能是指温泉所在的山谷在春天时的情况。 - “九夏”指的是夏天的三个月
诗句释义及翻译: 1. 电白县:指中国广东省湛江市电白区。 2. 风尘还自笑,岁月此淹留:意指诗人面对风尘仆仆的旅途和漫长的岁月感到自嘲和无奈。 3. 地僻逢人少,城荒见客愁:描述电白县地处偏远,人口稀少,城市荒废,使得来客感到愁苦。 4. 藤蛇山店卖,海水县前流:藤蛇山是电白区的一个地名,而海水指的是电白区附近海域。这两句描述了在电白的某个地方有卖东西的店铺(藤蛇山店),以及有海水在县前流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鉴赏。 “蓟门”,古地名,在今北京市南面。诗人从蓟门出发,到南方去。“酬恩壮士心”,酬答的是壮士的恩情啊!壮士的豪情壮举,使这位诗人也感到豪气干云;“逢僧修白业”,僧人修行白法,这是佛经上讲的因果报应,是佛教的教义,也是诗人所信仰的,因此他虔诚地为僧人祈祷。“赠客”即送别客人。古代的风俗是,送别客人时,要赠送黄金,表示对客人的敬重和祝福,所以“辄黄金”指赠送黄金
苦竹驿 已经走尽了崎岖不平的山路,向南投宿在不毛之地。 雨水淋湿了脸上黑黑的皮肤,山风吹响了虎啸声震耳欲聋。 随身带着的只有一顶笠和一钵饭,眼前的景色全是蓬草蒿棵。 又说前面路途险要,行路的人腰中佩着刀剑。 注释: 已尽:已走完 崎岖:山路高低不平 投南:投宿在南方 渐不毛:逐渐荒凉 雨侵人面:雨水淋湿了面部 人面黑:脸色黑,指因雨而变黑。 山映虎声:山影和虎啸声相映成趣。 身惟:随身 惟:只有
【注】徐闻县:地名,今属广东省。所经皆险僻:指经过的路途都很危险,很偏僻。州县复凄凉:州府又显得冷清、萧条。 旅思:旅居他乡时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伤:忧伤,悲愁。 草深:草木长得很高了。公府闭:官府关闭了。人断:没有人。禁门荒:宫门荒废了。 明朝役:明天还要去服役。乘槎泛渺茫:乘船渡过茫茫的大海。槎:古代的一种木筏子。渺茫:模糊不清。 赏析:此诗写诗人客居异乡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