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蓟门远,酬恩壮士心。
逢僧修白业,赠客辄黄金。
酒脱貂裘得,才因幕府深。
看君无不可,宝剑是知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鉴赏。
“蓟门”,古地名,在今北京市南面。诗人从蓟门出发,到南方去。“酬恩壮士心”,酬答的是壮士的恩情啊!壮士的豪情壮举,使这位诗人也感到豪气干云;“逢僧修白业”,僧人修行白法,这是佛经上讲的因果报应,是佛教的教义,也是诗人所信仰的,因此他虔诚地为僧人祈祷。“赠客”即送别客人。古代的风俗是,送别客人时,要赠送黄金,表示对客人的敬重和祝福,所以“辄黄金”指赠送黄金;“酒脱貂裘得”,意思是说:脱下貂皮大衣送给客人,以显示对客人的尊重。“才因幕府深”,“幕府”是指军师府第,这里指军中主帅府第。“幕府深”指军中主帅地位高,才华出众的人,可以受到信任,得到重用。“看君无不可,宝剑是知音。”宝剑,是勇士的伴侣。这首诗中,“宝剑”是诗人对友人张三的赠言,意思是说:你没有什么不能办到的,就像你的宝剑一样锋利无比!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友诗。首句写诗人离开蓟门,远行南下。次句表明此行之目的:报答壮士的厚情。壮士是诗人的知己,他们志同道合,彼此间感情深厚。诗人在壮士的鼓励、支持下,立志奋发努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诗人怀着这样的愿望,踏上了征途。三、四两句写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的一位僧人。僧人修习佛法,精研佛经,持戒守礼,虔诚信佛。诗人与僧人素昧平生,却一见如故,十分投缘。于是,诗人便向僧人倾诉自己的志趣,并祝愿僧人能成佛升天。僧人听了诗人的话,十分高兴,当即为他祈祷。五、六两句写赠金之事。诗人把貂裘披风送给张三,以示对他的关心和敬重,而张三也欣然接受了。七、八句是诗人对张三的劝勉语。张三是位志向宏伟、才华出众的人。诗人认为张三前途无量,只要自己不骄傲自满,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
此诗通过赠貂裘给朋友张三的事,表现了诗人的慷慨情怀,以及他对张三的深切期望。全诗直抒胸臆,语言质朴,风格朴实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