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猿应喜,三秋暑未徂。
片时收逝魄,终岁倦艰虞。
月到阴还碎,云过气更殊。
石能供卧枕,天地足蘧庐。

【注释】

以:因为。

木猿应喜:指猴子,因为松树的叶子像猿猴的耳朵。

逝魄:逝,通“噬”,指月亮。魄,月晕。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月光下,松针的影子如同月食,让人感到害怕。

终岁:一整年。

阴还碎:指月亮被云遮住,如同被打碎一样。

云过气更殊:指云朵经过时,空气变得清新宜人。

石能供卧枕:石头可以作为枕头使用。

天地足蘧庐:比喻自己的境界已经达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图,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人通过描绘松叶支棚纳凉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松叶如同猿猴的耳朵一样,给人一种神秘而亲切的感觉。这种形象的描绘,不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诗人通过对“逝魄”、“终岁”等词语的使用,表达了他对时间的感慨。在诗人看来,时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带走了夏日的炎热,也带走了生命的活力。因此,他感叹“终岁倦艰虞”,意味着他在漫长的岁月中感到疲惫和无奈。

诗人又通过描绘月亮被云遮住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悟。他认为,自然的变化无常,如同月亮被云遮住一样,让人感到恐惧和不安。然而,他又觉得,正是这种变化无常,才使得自然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诗人通过对“石能供卧枕”、“天地足蘧庐”等词语的使用,表达了他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他认为,只有达到与自然合一的境界,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种追求,既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诗句,展现了一种宁静、安详、自然和谐的氛围。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这些都是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思考和领悟,也是诗歌艺术的魅力所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