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量沙是阿瞒,令人特地忆芳魂。
枭雄窃国虽无取,庙算成功亦足论。
珠玉卫生非在朴,生灵有泪直须吞。
可怜踏尽青青草,愁杀王孙望海门。
【注释】:
子夜诗:唐玄宗时期诗人元稹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此为其中的第二首。
量沙:即量沙场。阿瞒:指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枭雄:本义指凶猛的猫头鹰,这里借指英明果敢的统治者。窃国:窃取帝位。无取:没有益处。庙算:古时指在朝廷里筹划大事。这里指对国家大事的筹划。论:评论。珠玉卫生非在朴:珍珠宝玉不是天生就有光泽,而是经过打磨才有价值。生灵有泪直须吞:生灵有泪水,应当让它流下来。生灵:百姓。
王孙:《诗经·王风》中有《黍离》,其中有“彼采葛其兰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句子,后人因此用“王孙”来代指失意的贵族子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中的第二首。前一首是咏怀诗,后一首是咏叹诗。这组七言绝句都是咏叹汉末群雄割据、英雄辈出而最后归于一统的历史。其中第一首咏叹的是汉末群雄割据、英雄辈出的形势和局面。第二首咏叹的是英雄们最终归入一统的结局。两首诗都以议论为主,但所抒发的感情却是截然不同的。第一首中,诗人把曹操比做“阿瞒”,并说“令人特地忆芳魂”,这是咏叹他生前威震天下,死后人们怀念他的丰功伟业,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对于曹操的崇敬之情;而在第二首中,则完全是抒写诗人对于英雄们最终归入一统结局的无限感慨之情。这种感慨,既包含着对于统一大局的肯定,也包含着对于英雄们的惋惜和哀伤。
第一首中,诗人首先指出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闻道量沙是阿瞒,令人特地忆芳魂。”这里的“量沙”,原是指三国鼎立时期的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闻道”是听说的意思,“阿瞒”是当时人们对曹操的爱称。“特地”,表示十分郑重其事。“忆芳魂”就是回忆起曹操生前的英雄业绩。
诗人之所以要特别强调曹操生前的英雄业绩,是为了引出下面对于英雄们最终归入一统结局的感叹。“枭雄窃国虽无取,庙算成功亦足论。”“枭雄”是形容曹操英明果断,善于用人。“窃国”就是指曹操掌握了国家政权。“虽无取”就是说虽然曹操取得了政权,但他并没有取得什么好处,也就是说他没有从篡权的过程中捞到什么好处。“庙算”就是对国家的大事进行筹划、谋划。“论”是对筹划结果进行评论的意思。“庙算成功”就是说曹操能够成功地进行筹划、谋划。“亦足论”就是也可以进行评论,也就是可以作为一个例子来谈论。
诗人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是对于历史上的英雄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感到赞叹和钦佩。“珠玉卫生非在朴,生灵有泪直须吞。”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珍珠美玉并不是天生就有光泽的,而是由磨琢而成;老百姓也有眼泪,他们流着眼泪也应该咽下去。“珠玉”就是珍珠和玉石。“卫生”就是光泽、美好的样子。“直须吞”就是应该咽下去的意思。诗人在这里所说的珍珠玉璧和老百姓的眼泪,都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由人加工而成。这就进一步说明,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该像珍珠玉璧一样经过加工打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东西,而不应该像那些贪图享乐的人那样不劳而获。
第三联:“可怜踏尽青青草,愁杀王孙望海门。”“可怜”是可悲可怜的意思,“青草”就是青色的草,这里泛指草木。“王孙”就是贵族子弟。“望海门”就是在海边远望海门山。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可惜这些被践踏过无数次的青青的草,让那些可怜的王孙贵族子弟去远望着海门山吧!“愁杀”意思是使得王孙贵族子弟感到无比悲伤。
诗人在这里所说的青青的草,并不是用来比喻草木丛生的自然环境,而是用来形容英雄们曾经走过的道路。因为英雄们在取得政权以前,往往都是在荆棘丛生的艰难道路上奋斗过来的。所以,当英雄们最终取得了政权以后,他们看到这些青青的草就不禁想起了过去的艰难困苦,感到无比悲伤。
诗人通过这两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与第一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第一联是赞扬英雄们能够建立不朽的业绩,并且认为他们的功绩足以成为后人效法的榜样;而第二联则是对于英雄们最终归入一统的结局表示惋惜和哀伤。
第四联:“可怜踏尽青青草,愁杀王孙望海门。”“愁杀”意思是使得王孙贵族子弟感到无比悲伤。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可惜这些被践踏过无数次的青青的草,让那些可怜的王孙贵族子弟去远望着海门山吧!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所表达的感慨之情,仍然是与前两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前两联只是对英雄们取得成就表示赞扬和钦佩;而最后一句则是对英雄们最终结局表示惋惜和哀悼。
全诗四句都是以议论为主,但所抒发的感情却各不相同。第一句是赞扬英雄们的丰功伟绩;第二句是对英雄们最终归入一统结局的感叹;第三句是说英雄们曾经走过的道路;第四句是对英雄们最终结局表示惋惜和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