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逢盛世便抽簪,泌水衡门十亩阴。
疏氏但知今日意,贺家那识此时心。
碧天洗尽难寻玉,绿地耕残不见金。
闲与儿孙说桑柘,壶浆竟日自浮沉。
罗浮隐者
身逢盛世便抽簪,泌水衡门十亩阴。
疏氏但知今日意,贺家那识此时心。
碧天洗尽难寻玉,绿地耕残不见金。
闲与儿孙说桑柘,壶浆竟日自浮沉。
注释:
- 身逢盛世便抽簪:指在国家繁荣昌盛之时,就脱下官帽(簪)。
- 泌水衡门十亩阴:泌水是流经今河南、湖南等地的大河,衡门是古代城门的南门,这里指代隐居之地,十亩阴是指十亩地。
- 疏氏但知今日意:指疏氏族人只知道眼前的利益和欲望。
- 贺家那识此时心:指贺氏家族却不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 碧天洗尽难寻玉:碧天比喻清白的天空,玉比喻美好的品德或才能。
- 绿地耕残不见金:绿地比喻肥沃的土地,耕种过的土地,金比喻财富。
- 闲与儿孙说桑柘:闲暇时和子孙们谈论桑树和柘树。
- 壶浆竟日自浮沉:壶浆比喻酒食,竞日即整天,自浮沉形容生活无忧无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罗浮隐者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变化。首句“身逢盛世便抽簪”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个人的抉择。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隐者的生活环境和心境。其中,“疏氏但知今日意”和“贺家那识此时心”两句,分别指出了不同家族对于现实利益的追求和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误解。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与世俗的冲突和矛盾。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描写自己的日常生活。“碧天洗尽难寻玉”、“绿地耕残不见金”等诗句,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美好,也暗示了诗人对物质财富的淡泊。最后一句“闲与儿孙说桑柘”,则体现了诗人与家人共度时光的温馨场景,而“壶浆竟日自浮沉”则描绘了生活中无忧无虑的惬意。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一个隐者在盛世之中坚守本心、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通过对人物关系的描绘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价值观的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