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骊歌去惘然,珊瑚洲畔惜离筵。
浑无宝玉归清橐,只有琴书拥画船。
民朴也知生爱戴,僧闲犹自感周旋。
他时不禁遐思处,花弄晴春月满天。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曲一骊歌去惘然
  • “骊歌”指古代的一种歌曲,常用来象征分别。
  • “惘然”表示心中充满迷茫与不舍的情绪。
  • 译文:在骊歌声中,我依依不舍地离去。
  • 注释:骊歌(li qī gē),古代一种用于送别的歌曲,常伴有音乐伴奏。惘然,形容心情复杂,既想留下又想离开。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骊歌的伴随下,面对即将离别的场景,内心的复杂情感。
  1. 珊瑚洲畔惜离筵
  • “珊瑚洲”可能是一个具体地点或象征性的意象。
  • “离筵”指的是离别时设的宴席。
  • 译文:我在珊瑚洲畔,为这别离的筵席感到不舍。
  • 注释:珊瑚洲,可能是指某个美丽的岛屿或者以珊瑚礁著称的地方。离筵,即离别时的宴席,通常象征着美好但短暂的相聚。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离别场景中的“珊瑚洲畔”,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分离时刻的感慨和不舍。
  1. 浑无宝玉归清橐
  • “浑无”表示完全没有。
  • “宝玉”通常指贵重的物品或珍宝。
  • “清橐”意为装满财物的袋子。
  • 译文:我一无所有,只有空空的口袋带着琴书和画船回家。
  • 注释:宝玉,这里用来形容珍贵如玉的物品。清橐,即装满财物的袋子。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离别时的心情,他觉得自己虽然身无长物,但是心灵上却有所收获,即带走了知识和艺术的财富。
  1. 只有琴书拥画船
  • “琴书”是文人雅士常用的物品,寓意文化与智慧。
  • “拥”意味着携带或拥有。
  • 译文:我只带着琴和书、画船一起回到我的家乡。
  • 注释:琴书,指文人的乐器和书籍。画船,装饰有绘画的船只。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文化的珍视,通过携带琴书和画船的形象,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尊重。
  1. 民朴也知生爱戴
  • “民朴”指的是民众朴实无华。
  • “爱戴”意为尊敬和爱护。
  • 译文:百姓朴素自然,知道他们对我充满了敬爱和爱护。
  • 注释:民朴,即民众质朴无华。爱戴,指对人的尊敬和爱护。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离开平民百姓时,他们对他的深厚感情和尊重,体现了民间的质朴和善良。
  1. 僧闲犹自感周旋
  • “僧闲”指僧人的生活状态较为悠闲。
  • “犹”表仍然或依然。
  • 译文:即使僧人生活悠闲自在,我仍然怀念那些与我周旋的日子。
  • 注释:僧闲,意指僧侣生活的悠闲。周旋,即交往或相处。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即使在僧人的生活状态下,对于曾经交往的人和事依旧心存怀念,展示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珍惜。
  1. 他时不禁遐思处
  • “不禁”表示忍不住要。
  • “遐思”即遥远地思考或思念。
  • 译文:将来有一天,我不禁会想到这些遥远的思绪。
  • 注释:遐思,即遥远的思绪。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思念,暗示着无论何时何地,这些美好的回忆都会在他的心中浮现。
  1. 花弄晴春月满天
  • “花”可以指代花朵,也可以象征美好的事物。
  • “弄”意为玩弄、逗弄。
  • “晴春”指晴朗春天。
  • 译文:花儿随风嬉戏,在明媚的春天里,满月当空照。
  • 注释:花,这里指代花朵或美好的事物。弄,意为玩耍、逗弄。晴春,指晴朗的春天。月满天,形容月亮高悬夜空,照亮大地。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通过花儿与月亮的互动,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