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赡天府计无虚,诗诵南陔思有馀。
清献又携千岁鹤,都门重见二疏书。
白云影覆沧洲近,丹叶枫留召荫迂。
几度挹君今送别,闲僧心亦羡高车。

【注释】

赵粮宪:即赵鼎,字元镇,南宋抗金名将。霞湄:指赵鼎的家乡。终养:辞官归乡养老。终:完毕,结束。山东:今属山东省。道赡:道路。天府:指成都(四川成都),当时为南宋陪都。计无虚:计划没有空余。南陔:《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郑玄笺:“彼黍离离者,言禾黍既尽,其根株离离也。”《诗经·大雅·生民》有“厥初生民,时维姜嫄”之句。这里比喻诗人与友人分别。思有馀:想念之情很多。清献:赵鼎的谥号。千岁鹤:传说中能活千年的仙鹤。都门:指汴京(河南开封)。二疏书: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征召班超回朝,派班固送信给他。后因以二疏代称征召贤才之意。沧洲:指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一带。丹叶:指枫树,丹是红的意思。召:指召伯,春秋时人。周宣王有疾,召伯去请太公望治病。后因以召伯代称周宣王。招荫:谓招徕庇荫。迂:远。闲僧:闲居在家的僧人。高车:高大的车驾。

【译文】

道上行走,一路行来,天府计画,没有多余的地方,诗里吟诵,怀念不已。清献又带千岁鹤归来,都门重见二疏书。白云映照着沧洲近处,丹叶枫树留有招来的庇护。几次举起酒杯为你送别,闲居的僧人心也羡慕你的车驾。

【赏析】

这首七律,是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任建昌军(治所在今江西南城)通判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老友赵鼎离开后的思念,并对其晚年归隐表示了赞赏之意。

首联“道赡天府计无虚,诗诵南陔思有馀”,起笔点明送别之地和对象。“道赡天府计无虚”,表明自己此次出使,虽非本意,但为了国家需要,不得不前往;“诗诵南陔”,则表明此行并非徒劳无功,而是为了给老友送行,表达对他的深情厚谊。颔联“清献又携千岁鹤,都门重见二疏书”,进一步描绘老友离去的情景。“清献”,指的是赵鼎,他的谥号是“清献”,所以此处用“清献”来称呼他;“千岁鹤”则是形容老友的风采卓越、德高望重;“二疏书”是古代书信的一种格式,这里借指朝廷的征召之意。颈联“白云影覆沧洲近,丹叶枫留召荫迂”,描写了离别的场景和对老友的回忆。“白云影覆沧洲近”意味着离别后,白云依然覆盖在故乡的上空,仿佛在诉说着对老友的思念之情;“丹叶枫留召荫迂”则暗示着老友虽然已经归隐,但在他身边留下了一片丹叶枫林的影子,仿佛在为他招揽庇护。尾联“几度挹君今送别,闲僧心亦羡高车”,则是表达自己对这次离别的感慨以及对老友的祝福之意。“挹君”是敬词,意为敬仰;“闲僧”则是指自己;“高车”则是指老友所乘坐的车子。尾联通过描绘自己与老友之间的情谊和对老友的祝福之意,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