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未得晴明候,此日初开江上云。
南浦烽烟悽未断,西樵山色尽平分。
呕哑尚觉渔能乐,潇洒应知鹤不群。
共有仲宣楼上意,书成词赋孰如君。
注释:
和吴采臣粮宪春日偕两令君令甥及诸公过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
三春未得晴明候,此日初开江上云。
南浦烽烟悽未断,西樵山色尽平分。
呕哑尚觉渔能乐,潇洒应知鹤不群。
共有仲宣楼上意,书成词赋孰如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和吴采臣、粮宪等人一起游赏大通寺时所作。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大通寺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珍惜。
首联“三春未得晴明候,此日初开江上云。”描述了春天的天气并不晴朗,但这一天却迎来了江上的云彩。这一句既描绘了大通寺的地理位置,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颔联“南浦烽烟悽未断,西樵山色尽平分。”进一步描绘了大通寺周围的景色。南浦(今南谯)的烽火尚未熄灭,西樵(位于安徽)的山色已经平分。这里的烽火和山色都与大通寺的景色相映成趣,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颈联“呕哑尚觉渔能乐,潇洒应知鹤不群。”则通过描绘渔民和鹤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渔民捕鱼时的呕哑声和鹤在湖边自由翱翔的姿态,都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尾联“共有仲宣楼上意,书成词赋孰如君。”则是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他认为与朋友共度时光是一种难得的幸福,而能够写下词赋也是一种享受。在这里,诗人把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比作仲宣楼的意境,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他也以自己的词赋与朋友进行比较,认为只有自己才能创作出如此美妙的作品。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友情和自然热爱的佳作。通过对大通寺的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友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