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万虑息,独立发远想。
举头望天堑,北风吹五两。
【注】辽海:指辽东。天堑:长江三峡。
心中万虑息,独立发远想。
举头望天堑,北风吹五两。
赏析:诗人在舟中静思时,心中纷乱之思自然平息下来,于是他便仰视天空,遥思故乡,于是有“举头望天堑,北风吹五两”一句。“五两”是指诗人的家乡,也是他心中的牵挂和思念之情的寄托。
心中万虑息,独立发远想。
举头望天堑,北风吹五两。
【注】辽海:指辽东。天堑:长江三峡。
心中万虑息,独立发远想。
举头望天堑,北风吹五两。
赏析:诗人在舟中静思时,心中纷乱之思自然平息下来,于是他便仰视天空,遥思故乡,于是有“举头望天堑,北风吹五两”一句。“五两”是指诗人的家乡,也是他心中的牵挂和思念之情的寄托。
诗句解析与译文: 夜: - 注释: 夜晚,时间背景。 - 译文: 夜晚,主人的城郭已经离开,柴门显得更高更远而闲适。 - 赏析: 这个简短的句子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画面,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静谧。 主人城郭去,柴门高更闲。 注释: 主人,泛指主人或主人所在的地区。城郭,古代城市周围的城墙。高,高大;闲,悠闲、不忙碌。 - 译文: 主人已离开,城郭变得遥远
宿千山龙泉寺 风华绝代,禅房花木深 1. 诗篇初读 - 诗句内容与寓意 - 五更风雨密,孤枕暗钟频 - 白日愁为客,青山不定身 - 涧响虫声杂,窗虚花气新 2. 译文对照 - 译文逐句详解 - 关键词解释 3. 诗歌赏析 - 自然美景描绘 - 禅意深远表达 - 诗意人生哲学反思 4. 文化背景 - 历史地位及建筑特色 - 龙泉寺在佛教中意义 - 千山风景与文化交融 5. 创作灵感 -
【诗句解读】: 1. 一旬谈笑里,万里别离中。——十天的交谈欢笑之中,万里之隔的分别。 2. 策马春山响,孤城旭日红。——策马奔驰在春天的山间,远处的城池在朝阳下显得分外耀眼。 3. 离杯归思满,分手客心同。——离别时酒杯中满是离愁,分别时客子的心情也和酒杯中的酒一样满溢。 4. 珍重千金铗,长歌使我逢。——珍重地收起价值千金的宝剑,长歌一曲让我在这旅途中再次相遇。 【译文】:
【注释】 丁酉:指天启七年,即公元1627年。 傍寺逢生日,趋庭忆往年:在寺庙里过生日(生辰),想起以前的日子。 既无酬下地,犹自戴皇天:既然不能报答天地的恩德,仍然像从前那样顶礼膜拜。 断戍荒烟合,孤城月悬:荒凉的边塞,烟雾缭绕,月光悬挂在孤独的城楼上。 珠海上,清切乱啼鹃:在珠海上,杜鹃鸟凄厉地鸣叫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天启七年(1627)农历八月十五日生日时写的。此诗以“逢”字起头
【注释】: 1.丁酉生日宿沈阳南塔寺其二:指诗人在丁酉年(7679)生日时住进沈阳的南塔寺。 2.儿女:指妻子儿女。 3.十年:诗人自比,十年来辛苦劳苦。 4.枯冢树:坟墓上的树木。 5.石梁:指石桥。 6.侍烛:点蜡烛。 7.悲天:感叹苍天。 8.幸依塞下:庆幸还能住在边关塞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丁酉年(7679)生日时住进沈阳南塔寺后所写的第二首诗。前两句说自己为子女操心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黑水沙边路,终宵对月明”,是说作者身居幽深的山中,与诸兄弟相会于黑水边的沙路上,直到深夜,对着明亮的月光畅谈心事。中间两联“我无青嶂梦,谁有向秋情”,则是说:自己没有像青嶂那样高远、壮阔的梦境,谁又能像我一样在秋天里满怀感伤之情呢?“塞草不成绿”“孤松亦作声”两句,则是说自己与诸兄弟相聚,共话平生,却只能听到远处的风声,而那塞草和孤松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晓发牛庄 - 释义:早晨出发到牛庄。 - 赏析:描述了清晨的出发,给人一种宁静而充满期待的感觉。 2. 发棹辞寒碛 - 释义:扬帆启程,离别寒冷的沙地。 - 赏析:描绘了告别艰难环境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环境的依依不舍。 3. 扬舲起楫师 - 释义:扬帆起桨,作为旅伴。 - 赏析:表现了诗人对旅途伙伴的珍视,以及他们之间的友谊和相互支持。 4. 不关行处苦 - 释义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渡海时的感受和心情。全诗如下: ```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 其三 晨起听鸡声,关心事事生。 独怜浮海意,仍是感恩行。 怒浪迎风白,朝暾半夜明。 一帆天地外,谁念此时情。 ``` 注释: 1.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诗人准备渡海去辽西时,特意在牛庄寺题写了诗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忧与责任感。 2. 晨起听鸡声,关心事事生:清晨醒来听到鸡鸣的声音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 其二 钟声犹傍寺,海气已惊心。 地是人间尽,云从此路深。 风波供旅思,岛屿忆秋林。 回首天山雪,何由寄一音。 注释: 1. 牛庄寺: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牛庄村内,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 2. 钟声犹傍寺:指寺庙的钟声仍然清晰地回荡在耳边。 3. 海气已惊心:海风吹来使人感到心惊胆战。 4. 地是人间尽:意思是这个地方已经到了世界的尽头
丁酉九日南还别剩师叔雁碛寒沙白,云峰野烧红。 风声皆向北,人意未离东。 锡振边尘落,书缄血泪空。 依依看寸晷,愁听暮天钟。 【注释】 1. 丁酉:古代干支纪年方法之一,“丁”是地支的第五位,“酉”是地支的第七位,合起来是第九个地支,所以叫“丁酉”。 2. 雁碛(suì):指沙漠,碛是沙石堆积的地方,也泛指沙漠。 3. 云峰:高耸入云的山峰。 4. 锡振: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境内。 5.
辽海舟中 辽海:指渤海。辽海:大海。 海风轰万雷,黑云驱千浪。 海上狂风怒吼,乌云密布,波涛翻涌。 心知近鬼神,默坐观情状。 深知自己接近了神灵,默默地坐着,观察那变幻莫测的风云。 注释: 辽海:指渤海。辽海:大海。 海风轰万雷,黑云驱千浪。 海上狂风怒吼,乌云密布,波涛翻涌。 心知近鬼神,默坐观情状。 深知自己接近了神灵,默默地坐着,观察那变幻莫测的风云。 赏析:
诗句原文: 君莫谈知己,我厌闻此言。 最薄大梁客,欲报信陵恩。 译文: 你不应该谈论知心朋友,我讨厌听到这些话。 他是那个最不厚道的魏国客人,想要报答信陵君的恩情。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释今无的作品《辽海舟中》,属于其二十首诗之一。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表达了诗人对知心朋友的厌恶和对魏国客人的期待,以及想要回报信陵君的恩情。其中,“君莫谈知己”一句中的“君莫”是一种反问的方式
辽海舟中 辽海,指辽东。辽海舟中,即船中。 前念不必问,后念所当谨:从前的思念不必询问(因为已过去了),而后的思念应当谨慎(因为还有将来)。 前念如后念,君心乃朝槿:从前的记忆犹如现在的记忆,而你的心思却宛如早晨的槿花,易变且不坚定。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心易变的认识。诗中“前念不必问,后念所当谨”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记忆不必过于纠结,而应以未来为重,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
辽海舟中 一截竹制的小锡壶,手持供远游。 时时来到令人伤心之处,三振能解忧。 【注释】 辽海:指辽东、渤海一带,泛指辽代地区。 一枝短竹锡:一截竹制的锡壶。 三振:即三次振袖。这里比喻用酒消愁。 【赏析】 此诗为作者自述在辽地乘船时的所见所闻。开头两句说,在辽海的海上船上,我手持一截竹制的小锡壶,这壶虽小,却可用来盛放美酒,随时取饮,以助我远航之需。“时到伤心处”,是说有时到了令人伤心的地方
【注释】 辽海:指今辽宁、吉林一带。舟中:指船上。蓬上踏雪声,如行深木叶,指船上的积雪,像树木上的落叶一样发出响声,形容船在海上行走的声音。惊起梦中人,忆得山上别:指船在海上行驶的时候,把船上的人都惊动了,他想起了山中的离别。 【赏析】 “蓬上踏雪声,如行深木叶”。诗的开头两句描写出一幅寒江夜泊图。“篷上踏雪声”,是说船篷上的积雪被风吹动,发出的声响如同踏在树枝上。这里以拟物化的手法
【解析】 “辽海”即今辽东半岛,这里泛指大海。诗中“天”指天空。“只多云”“已”表示程度,强调“多”的程度,“无月”表示没有月亮。“孤舟”即孤舟一叶。“逐浪行”写孤航的情态。“独挂”是说帆上只有自己一个人在。“雪”是比喻,指帆影。 【答案】 译文:天空中布满乌云,云层黑得连月亮也被遮住了。孤舟随波浪前行,只见帆影独自悬挂在雪白的船篷之上。 赏析:“天近只多云,云黑已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