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携笠杖,万里见山河。
月照南天少,霜寒北漠多。

【注释】

辽海:即辽东,泛指我国北部地区。辽海舟中:在辽东海面上乘船。

十年:一作“十年事”。十年间,我带着草帽和竹杖,漂泊到万里之外的大地上。

见:一作“经”。

月照南天少:月光照映着南方的天空,景色显得更加明丽。

霜寒:一作“霜冷”。

北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带。

多:一作“寡”。

【译文】

十年来,我背着斗笠手执拐杖,在海上漂泊,如今来到了万里外的祖国大地。

月亮照耀着南方的天空,景色格外明丽;霜降时北方的草原上气候寒冷。

【赏析】

这首诗是王昌龄由江陵赴岭南途中所写。诗中通过旅途所见,抒写自己对国事的忧虑。

首联“十年携笠杖,万里见山河”,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从自己的十年经历说起;以空间为线索,从万里之外说开去。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最精彩的部分。诗人用“携笠杖”三字概括了十年间的行旅生涯,突出了其艰难困苦的处境,表现了诗人不惧艰险、不畏困难的豪迈气概。同时,“十年”与“万里”相照应,表明诗人的行程之远,时间之长。

颔联“月照南天少,霜寒北漠多”,诗人以时间为线索,又从时间的一端写到另一端。这两句是诗人眼中所见,是诗人在行进途中的观感。“月照南天少”一句,诗人把“南天”与“北漠”作了对比,既写出了南天与北漠的差异,也暗示着诗人的行迹是从南向北;“少”字则写出诗人看到明月时内心的感慨。

颈联“月照南天少”与“霜寒北漠多”两句,诗人以时间为线索,将“月照南天”与“霜降北漠”相对照。这两句既写出了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也写出了两个不同地点的气候变化特点,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关注。诗人通过这两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国家局势的担忧,还表现出了他对人民的深深关怀。

尾联“雪霜多”三字,点明了诗人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诗人以“多”字来形容“雪霜”,既写出了雪霜的多,也暗示了国家政治的混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