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云拥蓟城,望之浮前海。
借问同舟人,云是渝关内。
【注释】
辽海:指渤海。
同舟人:指在船上的旅伴。
渝关:即渝州,古称重庆,今属四川。
【赏析】
诗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首句写舟行海上所见,次句写舟中人对云影所感,末句写问及同舟之人所得回答。全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富有情趣。
此诗以写景为主,写舟行海中望见蓟城之景,以及舟中人与舟外云影的相互映照。“片云拥蓟城”,写舟行海上远观所见,一片白云笼罩着蓟城的上空,使蓟城若隐若现,如在天边;“望之浮前海”,又进一步描绘了白云的动态和形状,使人仿佛看到白云漂浮在碧波之上;“借问同舟人”,“借问”,就是问问,“同舟人”即同船的人,诗人乘舟而游,自然要向同船的人询问,问的是白云是否真的从渝关内飘来,还是幻觉。
这首诗写得非常形象生动,尤其是第三句中的两个动词“望”、“浮”,将白云和蓟城、大海的关系表现得惟妙惟肖。“浮”字用得非常准确。白云飘浮在海面上,不是静止不动的,所以诗人说它是“浮”。如果改为“漂”,那就没有“浮”字来得传神生动了。另外,“望”字也用得很准确。诗人不是直接写自己远眺蓟城,而是写自己远望时所看到的景象。这样写就避免了直接描写自己而产生的单调之感。同时,诗人还巧妙地通过自己的视角把白云和蓟城、大海的关系表现了出来。
这首诗的妙处还在于它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诗中所写的蓟城、大海、白云,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它们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那种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浪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