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险在一时,独坐心仍乐。
待旦风浪恬,无穷悲泪落。
【注释】
辽海:指渤海。
夷险:指海上航行的困难。
独坐心仍乐:独自端坐,心情依然快乐。
待旦风浪恬:等待天亮风浪平静。
【赏析】
此诗写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诗人在赴任途中,行至辽海舟中,面对大海,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执着追求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首句“夷险在一时”,点明自己即将踏上赴任的征途,面对茫茫沧海,心中难免产生一丝忐忑和不安,然而这种忧虑很快被作者以“独坐心仍乐”一笔带过。“独坐”,即独自一人坐在船头,“心仍乐”,说明诗人虽然面对大海有诸多忧虑,但内心并不感到恐惧,而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接下来两句“待旦风浪恬,无穷悲泪落”,则是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海上所见所感。诗人在船上等待黎明的到来,希望看到海上的风浪平息。然而当曙光初现,海面上的风浪却并未如自己所愿地变得宁静,反而更加汹涌澎湃。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诗人不禁心生感慨,泪水不禁流了下来。这里,诗人用“待旦风浪恬”来表达自己的期望,用“无穷悲泪落”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这种情感的变化,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观察力,也反映了他内心世界的情感波动。
整首诗通过对大海景色的描绘,以及自己在海上所经历的种种情感变化,表现了诗人对前途命运的坦然与乐观。同时,这首诗也通过细腻的笔法,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