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一碧鸡,寒多不肯啼。
偏使发缆时,云中月向西。
辽海舟中
舟中一碧鸡,寒多不肯啼。
偏使发缆时,云中月向西。 (注释)
《辽海舟中·舟中一碧鸡》是明代诗人释今无的作品。释今无,字阿字,号北山居士、南岳遗民、天童散人、石屋老人等。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精通诗词,而且精于书法和绘画。他的文学创作涉及诗歌、散文、词曲等多种体裁,其中尤以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最为著名。《辽海舟中》是一首描绘海上航行情景的七言绝句。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深远,既表达了作者对海上旅途的感慨,又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通过对舟中的一幕描写,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译文:
在船中一只碧鸡,因为天气寒冷而不愿意啼叫。偏偏是在解开缆绳的时候,天上的月亮却向西飘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首句“舟中一碧鸡”,通过“一碧鸡”这个意象,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船上的情景。这里的“碧鸡”可能指的是一种珍禽或是某种象征性的动物,它在寒冷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机勃勃的姿态。这种描述手法,不仅增加了诗句的生动性,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诗人转而描写天气变化给航行带来的影响。“寒多不肯啼”一句,既表现了碧鸡因寒冷不愿啼叫的习性,也反映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里,“寒多”一词暗示了海上气候的恶劣,而碧鸡不愿啼叫,则可能是为了保持体温或避免不必要的噪音。这种描写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最后两句“偏使发缆时,云中月向西”则进一步描绘了海上的壮观景象。在这里,“偏使”可以理解为偶然或特意,意味着这突如其来的美景并非有意为之,而是自然界的巧合。而“云中月向西”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下,一轮明亮的月亮正缓缓升起,它似乎被云层遮掩,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这种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向往。
《辽海舟中》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精细观察。通过对碧鸡、云月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了解明代文学的重要参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