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为无心得,才因不用全。
子看青琐贵,身到白头年。
太史春秋志,中台琬琰镌。
新坟才四尺,佳气日苍然。

诗句释义

1 “道为无心得” - 这句诗意味着作者认为真正的学问或道理并非通过刻意追求而得,而是自然而然地领悟。这里的“心”可以理解为内心的感悟或悟性。

  1. “才因不用全” - 这一句表达的是才能或天赋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不被使用或者机会未到。这里“全”字可能指的是完整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2. “子看青琐贵” - “青琐”是古代皇帝宫殿中的一种装饰物,常用以指代高位。这里的“贵”指的是尊贵、高贵。整句可能是在说,观察那些高位者的生活和行为,可以看到他们虽然地位高贵却依然保持某种程度的简朴与谦逊。
  3. “身到白头年” - “白头”通常用以形容年老,但在这里可能也有自嘲的成分。这句可能表达了尽管岁月流逝,但仍然保持年轻时的热情或理想。
  4. “太史春秋志” - 太史是指记录历史的史官,春秋则指《春秋》这部史书,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这句话可能在强调对历史的记录和学习的重要性。
  5. “中台琬琰镌” - “中台”可能是指古代宫廷中的中庭,而“琬琰”则是美玉的意思。这里可能是在描述一种美好事物被精心雕琢的景象,也暗示了对于完美事物的追求。
  6. “新坟才四尺” - 这句可能是在描写一座新墓,坟墓的尺寸很小,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死亡的无常。也可能在比喻一个人的生命经历虽短,但仍有值得珍惜的回忆或成就。
  7. “佳气日苍然” - 这里的“佳气”可以解释为美好的气息或者精神。整句可能表达的是即使生命短暂,但留下的精神或影响却是长久的,如同日出东方,光芒四射。

译文

樗木老者的挽诗:
真理不在于追求而得,才能不因未被用而失。
你看那高高在上的人,其实他们也不过如此。
历史记载的是春秋,皇宫中也刻着美玉。
新坟只有四尺高,但好的气息依旧长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知识和美德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中的“道为无心得”、“才因不用全”等句子,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即真正的智慧和才能来自于内在的修养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而非外在的炫耀和功名。

诗中提到的“太史春秋志”,以及对古墓的描述,都体现了诗人对中国古典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热爱。这种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佳气日苍然”这一句,表达了尽管生命短暂,但其留下的影响却能长久如日之东升,光耀四方。这种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永恒价值的追求,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反思,也是对整个人类存在意义的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