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亦无赖,偏欺我与君。
每当开燕日,故作满城云。
未说初春旱,何如后夜闻。
一般尤足恨,红湿从伶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语言特色与内涵要点的能力。此题考核内容为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干要求对“八月六日周北野宅尊乡会雨不能赴先是予招客亦值大雨秋雨亦无赖偏欺我与君每当开燕日故作满城云未说初春旱何如后夜闻一般尤足恨红湿从伶裙”,逐句进行翻译,然后赏析。
译文:
八月初六日,周北野在宅中举行尊乡宴会却下起小雨,未能赴会。事先我曾邀请友人,也正遇上大雨。
那秋雨无理取闹,偏偏欺侮我和你。
每次开宴的日子,故意把天空变成一片云。
没有说到初春干旱的情况,怎么比得上后夜听到消息。
一样让人感到遗憾,红衣沾湿了女子的伶裙。
赏析:
这是一首即事咏怀诗。首联写雨势之大和作者的无奈,颔联以夸张的笔法写宴会上的气氛,颈联借喻抒发自己因天气变化而带来的烦恼,尾联则用“尤”字写出了诗人对秋雨的不满。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秋雨的不满以及因秋雨而产生的烦闷之情。全诗以雨为景,以雨为喻,以雨抒情,构思巧妙别致,语言简练明快。
颔联写“秋雨”的“无赖”,“偏欺我与君”是说雨天正好有酒可饮,而我却因为不能赴宴而感到惋惜。“每当”两句,写雨中宴席的情态,想象丰富奇特,极富情趣。
颈联借用“后夜闻雷殷殷”(李商隐《听雨》)的典故,说明秋雨之久,突出自己的忧愤。“尤”字用得贴切,既写出了秋雨的连绵不断,又表达了作者对秋雨的不满。
尾联写雨后之景,“尤”字更是妙绝。它不仅点出了秋雨之“尤”,还暗示了作者因秋雨而引起的烦恼。同时,“伶裙”一词,又巧妙地引出了下文的议论:“红湿从伶裙”。这一结尾,可谓意味深长。
名家点评
明代文学家钟惺、谭元春《古诗归》:此诗乃即事咏怀之作。